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提档升级 三圣乡30%“农家乐”将转型“艺家乐”

时间:2017-05-31

位于三圣乡的一家艺家乐――禅边小院一角。 史晓露 摄

  □史晓露 本报记者 张明海

  “我们这儿只做私房菜,每天最多接待两桌客人。”5月24日,在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一户农家小院里,老板文君向来人介绍道。和三圣乡众多农家乐的经营模式不同,这家“禅边小院”不走寻常路,餐标定在了人均600元左右。

  这样高的消费有人来吗?老板笑言:“这几天,我们的位子已经排到了5月29日,要来需要提前预订。”农家乐的饭现在咋这么贵?老板解释道:“我们不是‘农家乐’,是‘艺家乐’。”

  三圣乡,成都近郊远近闻名的农家乐聚集地之一。伴随着艺术家的入驻以及随之而来的“艺家乐”的兴起,现在的三圣乡,已经形成“艺家乐”和“农家乐”共生的都市田园,并开始其从“农家乐”向“艺家乐”转型和演进的进程。

  “农家小院+艺术”下的转型之道

  栖身于三圣乡幸福梅林的“禅边小院”原本是两户普通的农宅。2016年3月,文君将其租了下来动手改造。

  “其中一户就是农家乐,但是可能位置有点偏,再加上这儿农家乐又比较多,它本身又没啥特色,所以开不下去了。”接手后,文君凭借多年从事文创工作的积累对它重新打造,保留了很多原生态的东西,像青砖黛瓦,还有很多木质家具都是用老件改造的。耗时一年,花费300余万元,文君为院子增添了多处自然景观:“风吹竹铃”“卧船听雨”“凭栏望梅”……通过水景的布设,即便在艳阳天,也可以看见屋檐滴下的水帘。

  在禅边小院,客人可以饮茶吃饭,也可以休息住宿,更重要的是得到一种艺术享受。“在茶室里,我们摆放了古琴,还布置了文房四宝。有些客人喝完茶,就喜欢挥两笔。”

  将国学、艺术融入生活,这正是“艺家乐”的呈现形态。用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创始人刘海波的话说,“‘艺家乐’是对艺术空间的陈述,通过艺术展览和艺术交流,带给消费者一种精神上的享受。”2013年,刘海波在三圣乡利用当地农房打造了三圣乡最早的“艺家乐”――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27间工作室专门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创作和住宿的驻留基地。

  随后,越来越多以农用地、农宅为主要场所,由艺术家或艺术机构经营起来的艺术交流生活空间在三圣乡出现:穿越自然、子曰、明伦书院……目前,三圣乡景区已经有“艺家乐”40余家,通过农家乐+(文化、音乐、国学、养生、陶艺、书画等),传统的农家乐也叠加出了多种艺术形态。

  “农家乐”和“艺家乐”共生发展

  在文君看来,“艺家乐”的出现满足了一种新的消费期待。“消费者需求也在升级,人们出来游玩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饭打牌,更希望得到一些更有内涵的文化体验。”

  基于此,政府也在鼓励当地农家乐转型升级。“我们希望未来30%的‘农家乐’可以转型为‘艺家乐’。”三圣乡景区管理局综合科科长李国太说。

  虽然“艺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传统农家乐并没有受到冲击,反而促使一些农家乐提升服务水平。“农家乐和艺家乐面对的是不同的消费群体,二者并不存在竞争关系。”李国太介绍,过去农家乐最旺的时候也就300余家,现在基本稳定在280家左右,而每年的游客量还在平稳增长。

  正因为看到了新的消费需求,不少农家乐也在向艺家乐取经。当地一家农家乐老板李长清表示,“我们也在向他们学习。”今年1月份,李长清重新装修了院子,庭院内种上了更多花草树木。“现在中间消费群体才是主力,过去的低端路线已经走不通了。”

  而随着“艺家乐”的出现,农民的宅基地也升值了。李国太说:“过去,农房加200平方米左右的院坝,一年的租金就在3万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了10万元。”更让李国太觉得有意思的是,以前不是景区核心区的农房根本租不出去,“现在经营‘艺家乐’的专门要找这种比较偏的地方,人家说安静。”

  为了保护这一新的发展业态,2015年7月,成都三圣花乡生态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对“艺家乐”申请了商标注册,2016年9月,商标注册成功并正式生效。

  “通过商标注册可以对新兴产业进行保护。如今40多家‘艺家乐’就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三圣乡各地。未来,‘艺家乐’这张名片会将他们串联起来,进一步提升三圣乡的文化影响力。”李国太说。

  下一步,三圣乡还将探索24小时经营业态,打破现在单一的“假日经济”的发展模式,培育和发展特色民宿、酒吧和精品餐饮。李国太说:“等业态完善后,我们会邀请歌手来这里驻唱,未来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将更加多元。”

  • 上一篇:成都规划启动建设20个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 下一篇:“城中村”变旅游地 江安河旅游街区7月底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