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7日讯(记者 李春雨)近日,四川印发《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责任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四川将在“十三五”期间,优化空间开发布局,加快“五横两纵一环”西部开发总体空间格局中“一横一纵”节点城市建设;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全面停止国有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协议停止集体和个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稳步推进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根据《方案》,四川在“十三五”期间将优化空间开发布局,加快“五横两纵一环”西部开发总体空间格局中“一横一纵”节点城市建设,即横轴“长江―川藏通道西段”泸州、宜宾、成都、雅安、康定和纵轴“包昆通道”广元、绵阳、德阳、成都、西昌、攀枝花等节点城市建设。加快以成渝经济区为支撑的核心增长区域建设,推进川南次级增长区域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培育若干新增长极。
四川将建设重点创新试验区,稳步推进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成德绵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入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研究选择典型资源富集地区创建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试验区。推动宜宾、南充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若干承接区域科技转移示范园区。
培育绿色发展引领区,有序推进西部地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支持南充在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开发中先行先试。
打造内陆开放试验区,着力打造成都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四川天府新区发展,在符合条件的地区新培育若干国家级新区、临空(港)经济区,优化布局一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支持成都国际铁路港功能区发展。有序推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支持全面小康攻坚区发展,完善支持政策,加快川陕革命老区建设。统筹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促进产业衰退地区振兴发展,全面开展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支持资源枯竭城市、独立工矿区、采煤沉陷区等区域转型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确保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比重继续增加。积极推动四川藏区加快发展。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根据《方案》,四川在“十三五”期间将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全面停止国有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协议停止集体和个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对25度以上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严重污染耕地以及重要水源地15―25度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在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干热河谷地区封山育林,在长江上游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强化世界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保护地保护管理,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根据牧区发展和中央财力状况合理提高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
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结合脱贫攻坚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坚持中央引导、地方为主,推进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探索开展长江中上游省际水环境生态补偿、高原生态补偿等试点。
四川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长江干流和嘉陵江及其支流水环境保护,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对金沙江、岷江―大渡河等重要河流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加大秦巴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实施成渝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促进煤炭、煤电、煤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磷化工等行业绿色循环低碳高效发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进煤矸石、矿渣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四川将健全绿色发展机制,推动环保市场发展,开展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大力推进环保、节能、低碳、节水、可再生循环等绿色产品认证,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活动。
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编制社区自然灾害风险图。统筹搞好农房抗震改造。加大基层救灾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备支持力度,加强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推进西部地区救灾物质储备库建设,进一步完善救灾物质储备网络体系。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