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佳
“全省经济总量达3.26万亿,跃升至全国第六位。这是四川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历了一次特大地震和一次强烈地震,政治生态又受到一定破坏的情况下实现的,极为不易……”在6月8日举行的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首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徐立面对四川日报、川报观察记者关于“如何评价过去5年历程”的发问,用6个字作了概括――“难与变,治与兴”。他认为四川经济实力之变含金量很高。
徐立解读党代会报告说,面对宏观形势异常严峻、旧伤未愈又添新创等多重矛盾和重大考验之“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专注发展定力和惩治腐败定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
区域发展之变:多点多极竞相发展态势总体形成,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川南、川东北经济区经济总量均超过5000亿元,21个市(州)中有15个市(州)经济总量过1000亿元,有112个县(市、区)经济总量过100亿元。
发展条件之变:“软环境”的变化包括改革开放红利释放、开放合作高水平高端化推进,一大批国家重大试点试验在川开展,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布局先后落户四川。“硬环境”的变化则包括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基。”徐立特别提到群众生活之变:四川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7%、11.5%。
治蜀兴川一系列实践成果、思想成果和制度成果,也在“治与兴”的进程中得到展现,办好了一些奠定全省长远发展的大事难事:脱贫攻坚战成效显著,探索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
“过去的五年,包含着省委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的政治坚定,包含着省委治蜀兴川的历史担当,包含着省委对全省人民的真挚情怀,反映出了四川各项事业的大治与大兴。”徐立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