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截至今年5月末,“自繁自育”养殖户一头猪普遍亏损200元左右,“仔猪育肥”一头猪亏400元左右。
原因:
专家表示,肉价下跌的主因是,行情好时大量养殖户积极增栏,且普遍存在“捂栏惜售”行为。另外,当下面临猪肉消费淡季,对猪价下跌也有影响。
出路:
养殖户应加大与市场、超市及团购的对接,增大网点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实现规模化养殖,同时应积极购买生猪保险,参与“企业+育肥户”的代养模式。
对四川生猪养殖户而言,眼下的生猪行情犹如坐“过山车”。在经历了近两年的辉煌时期后,2017年春节前开始遭遇猪肉价格跳水,生猪育肥价格直逼成本线。据成都商报记者了解,截至5月末,“自繁自育”养殖户一头猪普遍亏损200元左右,“仔猪育肥”一头猪亏400元左右。
四川生猪监测预警系统监测,6月第1周,四川省68个监测县生猪各项指标下行加大,本周猪肉零售均价下跌0.81元/公斤。目前,四川省猪肉平均零售价格已跌破24元/公斤,同比下降超过20%。
猪肉价格跌破预期
6月6日,青白江养猪大户曾家水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今年养猪卖不起钱,每头要亏200元左右。”据了解,曾家水所在村的养猪户大多采用“自繁自育”的养猪方式,即从培育母猪到猪仔育肥,整个养殖过程都是自己进行。
据另一养殖大户曾念成介绍,现在毛猪价格为13元/公斤,照150公斤/头计算,目前一头毛猪的售价为1950元,而去年此时毛猪价格为21元/公斤,一头毛猪可卖到3150元。相比去年黄金时期,一头毛猪价格缩水1200元。目前曾念成的养殖场有700多头猪,这个月的出栏量将超200头。他感叹说“赚一年亏两年,去年一头猪可赚1000元以上,一年下来赚了几十万,但今年就完全要赔本了”。
据记者了解,今年4月~6月期间,曾念成的养猪场就亏损了近10万元。他表示,接下来的行情更是无法预测,但因自己采用的是“自繁自育”的养殖方式,培育母猪的成本太大,只有坚持养下去。
相比“育肥”的养殖户而言,“自繁自育”的养殖户亏损还要少一些。今年3月猪仔平均价格为34元/公斤,照20公斤/头计算,一头猪仔售价近700元。据四川生猪监测预警系统监测数据显示,目前育肥猪均价每公斤降至14元,开始挑战养猪成本。上周,每头猪仔最低利润仅70元左右、最高也仅290元左右,平均180元左右。前期购买仔猪的育肥户已开始亏损。
记者相继与蒲江、彭州、青白江等地的养殖户取得了联系。位于蒲江寿安镇的养殖户陈女士告诉记者,她于2月份购买猪仔进行育肥,一头猪仔平均700元,而目前售卖一头毛猪平均亏损约400元。
“捂栏惜售”是主因
四川省农业厅信息中心原主任、长期从事生猪生产和价格监测的农业推广研究员钱亮表示,不同养殖场由于科技水平和管理方式的不同,亏损程度也不尽相同,对于大型的规模养殖户而言,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强,价格下跌的影响也相对更低。
钱亮表示,由于去年养猪行情好,大量养殖户积极增栏。其次,去年养殖户普遍存在“捂栏惜售”养大猪的行为,而今年年初生猪存栏恢复时,大猪也面临出栏,使得市场猪肉供应迅速增长。同时4月到7月一般都是猪肉消费淡季,春夏季节蔬菜、禽蛋奶及牛羊肉供应充分,消费者餐桌丰富度提高,猪肉替代品充裕。在猪肉消费淡季时,大猪集中出栏,因而对猪价下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据2016年四川生猪生产和价格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我省养猪业4项指标创下2008年5月监测以来的历史最高:育肥猪、仔猪以及肉-猪价差等创8年历史最高,全省猪肉均价最高时达30.90/公斤。
猪肉价格什么时候才能止跌,后续走势又将是什么样的?钱亮分析,据往年经验,当猪肉价格连续4周环比下降幅度在减少,那么触底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触底后价格就没有下跌的空间。
截至6月7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价继续小涨,西南地区也呈现整体小涨。据全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表示,目前猪肉价格已跌破预期,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不大。
生猪养殖有待规模化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流动、人口流动相对集中,养猪行业的生产方式有所转变,但目前四川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尚待提高,周围各区县“散户”仍有较大比例。钱亮认为,猪肉价格波动大与集约化程度不高、散户抗风险能力差有一定关系,大多散养户都有着“逢贱就砍”、“逢涨必追”的特点。
在2015年3月猪价上涨前,养猪行业已经历了3年的行情低迷期。钱亮告诉记者,由于养猪行业波动大,部分农民在养猪收益不稳定、无法预计和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选择进城务工。加之农村环境保护的深入执行,对养猪行业进行了“适养区”、“限养区”、“禁养区”三区划分。2015年3月,猪肉出现缺口,开始了全国性的大涨,一直涨到去年11月份。
猪肉价格波动已成常态,提高养殖户抗风险能力是大势所趋。钱亮认为,养殖户应加大与市场、超市及团购的对接,增大网点销售,减少中间环节,加快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步伐,实现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同时,养殖户应积极购买生猪保险,参与“企业+育肥户”的代养模式,并实时关注市场供需变化,这样在遭遇市场行情低迷时,至少能保障养殖效益。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费成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