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17日讯(记者 李慧颖 摄影报道)石室云霞思故梦,锦江风雨读书灯。一期《国家宝藏》,一件国宝后蜀残石经,让全国人民再识了一段传奇历史,也让大家认识了一所历经两千多年仍然书声朗朗,从未间断的文翁石室中学。1月1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国家宝藏》公开课之走进石室中学暨宋拓蜀石经(复制本)赠予仪式”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成功举行。
最早的“后蜀石经”为五代时期后蜀宰相毋昭裔主持刊刻的儒家经典石经,立于文翁石室,也就是彼时的成都学宫之内,为学子们研读摹拓。毋昭裔之后,宋人续刻,最终历时近200年,集结了儒家十三经,奠定了儒家经典十三经的格局。蜀石经不仅刊刻经文,最为珍贵的一点是还刻有注释。它更以拓印本的形式影响全国,在宋代广为流传。而千余块后蜀石经因南宋末年的战乱而散佚,现仅存几块残石,顾名“后蜀残石经”,现仅可从宋拓本中窥得石经原貌。
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曾耗资25万元从香港购回后蜀石经的宋拓本以及其他珍贵古籍拓本,现存放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为后蜀石经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018年12月30日,《国家宝藏》“后蜀残石经”的故事一经播出,很多网友自发为“存师道,传薪火”的石室中学点赞,更有无数石室学子为自己是石室人而骄傲自豪。
今年正值石室中学建校2160年之际,《国家宝藏》节目组联同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川博物院共同举办此赠予仪式,希望通过赠予仪式,让“蜀石经”重回石室,也让文翁重视教育、传承文化的精神通过石室中学,绵延不断地传递出去,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成为历史与文明的守护者。
据悉,今天的活动是《国家宝藏》第一次走出录影棚,走进校园,并和师生们一起零距离地接触历史、感受文化。在活动现场,同学们首先一起回顾了《国家宝藏》中关于后蜀残石经的节目片段,随后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先后上台,为同学们讲述了节目录制背后的故事,号召同学们一起学习历史,传承巴蜀文化。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