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验收了。”1月12日,盐源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汪卫东在办公室翻看验收项目对比图。盐源梅雨镇金山村沈阿比家,在同一位置、不同时间航拍的两张照片,一张是破败不堪的老房,一张是成片的农田。
变化源自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近年来,我省用活国土政策助推凉山脱贫,贫困群众纷纷点赞,“瓦吉瓦”(彝语:好)!□赵蕾 本报记者 寇敏芳
增减挂钩发力土地换资金,农民住上新房
黄墙青瓦的房屋,整齐划一的太阳能路灯,羊儿在山坡上撒欢……这是昭觉县三岗乡马子普村的新貌。
过去的马子普村布局散乱,基础设施缺乏,土地利用率低下。2017年3月,马子普村启动实施增减挂钩项目,131.89亩的老旧住房被拆除,建成总面积30.78亩的农民集中居住区2个,产生节余指标101.11亩。“这么好的房子,我们只花了2万元。”村民吉勒阿来说。
建房资金从哪来?三岗乡党委书记沙玛你则介绍,通过增减挂钩,农民搬进占地面积较小的集中居住区,原来占地面积较大的旧房宅基地复垦为耕地,产生的多余建设用地指标即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流转到用地需求量大的经济发达地区。
2018年6月30日,凉山州与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签订2.5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协议。“马子普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节余的101.11亩指标就是其中之一。”昭觉县土地整理中心涂荣伟给记者算起了账,“101.11亩指标,每亩30万元,就是3033万余元,扣除建设成本,还可以为昭觉县积累至少1000万元的发展资金。”
土地整治助力农田连成片,乡村产业发展
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耕地数量增加、质量提升,为农业产业发展打牢基础。
在盐源县双河乡潘家坝村,通过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当地新增152亩耕地。该村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吸引投资2000多万元,对复垦地块进行开发整理,配套完善道路、沟渠等设施,将支离破碎、高低起伏的田块变成连片整齐的农田。过去潘家坝村只能栽种土豆,如今已规模化种植3000余亩苹果、花椒、辣椒等,产值达到1200万元以上,一跃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产业村。
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也有喜讯。去年,火普村入围四川省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该项目将投资15.72亿元,建设总规模48.89万亩,预计新增耕地3.52万亩。
随着土地整理项目的推进,火普村开始规模化种植,已发展5.1亩的羊肚菌大棚。2018年,火普村实现整村脱贫,全村人均年收入从上一年的4200多元提升到98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