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静雯
1月15日,资阳市人才办对外公布《资阳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办法》(下称《办法》),对高层次人才抛出住房和生活资助等“大礼包”。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等A类人才最高可享受300万元住房资助,招引力度空前。
资阳能否“补”上人才缺口?面对首位城市的强势引力,资阳这样的二级城市如何才能引才留才?
现状
人才总量不到一些市州的一半
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
1月15日,资阳高新区。四川天府口腔医学职业技术学院(筹)主体工程即将完工,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口腔医学相关专业技术为特色的民办非营利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该校将于9月招生,但负责人却很着急:学校计划招聘52名教师,去年10月至11月已连续发布3次招聘公告,招聘结果不理想。
一家入驻高新区的口腔企业负责人也深有同感。去年下半年,工厂亟需 800名熟练技工,几个月过去了只招到300名。整个产业园区的人才缺口约有数千名。
一份来自资阳市人才办的调研报告显示:2000多名受访者中,近80%的调查对象认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是目前资阳人才队伍建设中最大的问题,有数据为证――
2017年底,资阳全市人力资源总量仅占全市总人口数的4.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总量不到绵阳、德阳等市州的一半。从结构上看,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比例为1∶3.6∶4.1,与国际公认的理想比值相差甚远。从人才引进看,与周边落差也相当大:去年已有20余万人才落户成都,而资阳2017年引进高层次人才仅79人。
把时间维度拉得长点,这种紧缺的趋势更明显――
近5年,资阳考入各类高校人数为6.9万人,回资阳就业的仅1.66万人,占24%,考入“985”“211”高校的学生回资就业的仅占11%。
回资就业的人才稳定性也十分堪忧。其中公安、教育、卫生领域人才流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仅教育卫生人才流失量就达1200余人,引进的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流失率达40%。
原因
区位不利、产业不强、体制不优
资阳成为“人才跳板”
人才为何不愿意到资阳来?不久前召开的资阳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这个问题引发了不少企业家的共鸣。
和平泰康资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认为:资阳虽距成渝仅有一小时车程,但同等待遇条件下,年轻人更愿意到大城市工作生活,“那里机会更多”。资阳市人才办问卷调查也显示:7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均希望子女毕业后能在成渝等大城市就业。
同时,新兴产业人才配套的前瞻性和规划性不足,缺乏吸附人才的产业基础和事业平台,造成资阳人才更加紧缺。
从目前资阳人才行业分布来看,传统产业聚集人才相对较多,城市规划建设、金融经济领域和口腔装备材料、轨道交通、临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人才稀缺,仅占人才总量的10.4%,有的行业甚至一才难求。
四川朗特鞋业有限公司是2017年入驻安岳渝成制鞋产业园的。负责人黄术才表示,本地缺乏成熟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园区住宿、教育、医疗等配套又不够成熟,沿海带过来的人才也很难留得下。
人才体制机制不优、作用发挥不好也让资阳在吸引人才中处于弱势。
作为入驻资阳的大型电商代表,西南店商城总经理印志权对此感触颇深。“在江浙地区,一张身份证就能贷款5万元-10万元,而在资阳,民营企业和创业人员贷款太难。”
而让引进的人才留得下,更是难上加难。
以往受编制和用人计划限制,机关事业单位出现“要人没空编、有职称没空岗”的现象,职称评价制度长期以来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一线优秀专业人才难以进入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没有体现“按质论价”,职务发明提成分红、专利成果入股抵押等政策还没有走出第一步;对科技研发投入仅占GDP的0.11%,有限的财政资金难以撬动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扶持人才创业……
而这些也是大多像资阳一样的二级城市面临的共同困境。
突破
“软”“硬”兼施、引培并重
高端人才给资助给政策给编制
资阳刚实施的《办法》在上述不少方面都有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等A类人才最高可享受共300万元住房资助以及每人每月1万元的生活资助,将资助上限提高了2倍。《办法》同时兼顾培育盘活本地人才。对本地人才达到或通过培养后达到ABC三类人才条件的,分别一次性资助40万元、30万元、20万元。鼓励和支持本地人才在职提升学历学位,可最高报销学费总额的80%,鼓励人才积极申报职称和职业资格,并给予资助。
博恩登特有限公司负责人田方俊认为,这样的引才力度可谓“诚意满满”,计划为公司引进的科技人才申请资助。
最让高端人才振奋的是在扶持政策和人才管理方面的突破。
对硕博人才给予职级和职称评聘方面,资阳将给予倾斜政策。博士、硕士可直接聘用事业单位7级、8级职员岗位,特别优秀的,可调任相应领导职务,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晋升高一级职务。
在人才管理上,创新编制管理和使用模式,采用柔性引进方式。资阳特别设立了“俊才事业编制”,由资阳市人才办统筹掌握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专项用于无空编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同时设立“高层次人才保障事业编制”,高新企业引进的具有事业干部身份的高层次人才,可保留事业干部身份,按企业薪酬标准计酬,服务期满后可交流到事业单位。
此外,资阳还将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并发放相应证书。凭证书可享受就诊绿色通道服务、随迁子女入学“绿色通道”服务、配偶优先调动工作等服务。
招引培育人才,资阳的步伐还在加速。未来资阳有望出台人才分类评价办法,创新人才收益保障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探索“技术参股、专利分红、效益提成”等激励模式。在编制管理上,创新设立“流动事业编制”,探索聘任制公务员试点等。
这样放大招管用不?我们拭目以待。
编后
抛出高薪抢人才,可见资阳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满满诚意。然而,现实并不如人意。
放眼全省乃至全国,有不少三四线城市都面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抢人大战”白热化的同时,这一问题愈加突出。
如何解决?其实,引才不是只有“撒钱”这一条路。从就业者的角度来看,除了收入,他们还有很多要考虑的东西,比如未来发展空间、日常衣食住行、孩子未来教育等等。因此,面对与大城市间的差别,三四线城市在制定人才政策时应站在人才的角度,多方位思考决策。
如果依然不能吸引高端人才来落户,也没关系,还可以采取柔性变通的方式。比如,很多条件不如人的城市采取了柔性引才引智的方式,即用人单位在不改变省(国)外人才的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吸引他们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服务、“候鸟式”聘任、项目招标等柔性引才方式,为引进地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