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代强
今年春节,40岁的村民安建龙一家特别高兴,一家7口人领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房,欢喜得不得了。同他一起还有233户村民都领到了新房。至此,全村5个村民小组正式形成。
“高龙村是攀枝花市最年轻的村。”2月11日,高龙村党总支书记马顺付介绍,高龙村是由附近白马铁矿开采移民搬迁而新组建的移民安置点(村),2015年首次分房入住。虽然“年轻”,但并不落后。现在几乎家家户户买了车,开车下地干活。
移民搬迁补贴多,喜领钥匙住新房
“签到后,分组抽签。抽两次。第一次抽第二次的抽签顺序号,第二次才抽房号,以示公正、公平。”2月1日,高龙村驻村工作组组长汪林说,因为此前搞了一次分房,这次有经验了。
据他介绍,高龙村村民来自白马镇白马村和湾丘乡万碾沟村(现两村已撤销),共648户2905人。2015年,首批414户领到了新房,组成了第1至第4村民小组。当天领房的是剩余234户。
由于是分批分房,当地政府为村民发放了土地征收、房屋租赁、产值、交通等各类补偿、补助资金,充分保证了两村移民正常生产生活。
“过去住山上泥巴房子,外面多大风多大雨,里面就多大风多大雨,赶个场(街)要开一个多小时车。现在搬下来了,住楼房,挨着河,到镇上开车就10来分钟。”村民张文斌领了钥匙,钻进新房,楼上楼下打望好几圈。“打算尽快装修,装修还有补贴!”
站在村头放眼望去,只见层层叠叠的新建楼房,白墙、红窗、灰瓦,鳞次栉比,气象恢弘。房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水电气全通。房前屋后,是一块块方形绿色草坪,上面几根黑色细管不时滴水,这是与新房一起分配的菜园自留地。
近日,移动、电信等通信运营商也来到村口,为村民办宽带等服务。
公路通到田地头,学校建在家门口
不仅是打电话、上网方便,高龙村村民还享受着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品质。
漫步宽阔平整干净的通户水泥路,就能见到商店、超市。马顺付告诉记者,为鼓励发展商品贸易,高龙村2015年公开招标引进了“新彝寨商行”等商店。
“新彝寨商行”老板杨德明也领到了新房,他说:“附近几个村合起来大概有5000多人,客源多,店里一年毛利十来万元。”
发展产业,是村两委的工作重点。结合田型调整等项目,高龙村近年按人均0.66亩的标准给村民分配安宁河畔的耕种土地,相较于原来山上土地更肥沃、易种。邀请专家培训种植大棚蔬菜,利用山地发展芒果产业。
为便于发展生产,村里前期建好了山平塘,修通了入户道路,联通至田间地头。马顺付说:“村民都开着车去地里干活,村里到红旗河坝那段路经常堵车。”
此外,村两委还将全村90名党员组织起来,发挥带头作用,搞好环境卫生,引导村民各自认领清扫区域。
高龙村的好日子不止这些。记者看到,在这里,村民可以乘坐农村客运车直达米易县城。村卫生室和村委会同在一层楼,还建了农民夜校、图书阅览室、文化室等。
而最让村民们称赞的,是建在村民家门口的学校,已于2016年开学,现有20个一二年级学生和40个幼儿园娃娃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