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我市各个中小学校相继举行春季新学期开学典礼。从各种形式演绎《我和我的祖国》,以相片为媒回顾国家发展,到了解《祭侄文稿》的故事,成都孩子们2019年的第一课要学习: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如何提高“身”的修为,就谈到了教育。作为教育者,立德树人是天职,家国情怀是责任,要尽全力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这需要正其根、立其魂、长其志,要把家国情怀种在孩子心里。
这课怎么上?这几位老师校长怀抱教育情怀与对教育的理解,讲了堂特殊的第一课。
在历史中
把博物馆“带进”课堂
以教育情怀点燃孩子心中的文化自信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虽已获如“全国最美教师”等多项令人羡慕的荣誉,谈起对教育的理解,叶德元老师始终怀抱着对教书育人最纯粹的信念。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简单地教知识教技能,应是能点燃学生心中主动追求知识的“那把火”,而老师就该成为烧起那把火的“助燃剂”。让孩子们在面对某些事情时,胸中能涌出一股对国家、对民族的热潮。“就像当人们拿到国旗时,内心里自然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带着这份教育情怀,在21日七中育才水井坊校区的开学典礼上,叶德元向全校师生分享了与《祭侄文稿》的“偶遇记”。他希望,能通过具有仪式感的活动,点燃更多孩子心中那份对历史文化的自信与热情。
叶德元在寒假旅游途中,了解到了关于颜真卿《祭侄文稿》在日本展出的新闻,作为历史老师的他觉得难得与历史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便在短短4天行程中,专门抽出两天走进博物馆。
“因对书法涉猎有限,虽作为历史老师对颜真卿很熟悉,但对其书法作品《祭侄文稿》却不甚了解。第一次近距离欣赏作品后,我被深深震撼了!”叶德元回忆道,面对国家生死存亡,面对亲人的离世,徘徊纠结的感情在这其中表达到极致。“那一刻就想,初三历史课程再紧张,也一定要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我的孩子们。”
把博物馆“带进”课堂,把感动传递给学生,这已不是叶德元第一次这么做。自2012年开始,他便在全世界寻找“中国符号”,从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到英国大英博物馆,再到日本根津美术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他看到许多叹为观止的中国文物。“它们静静地躺在异国他乡玻璃柜里,心里确实滋味难以言表,但无论它们背后的故事或凄美,或惆怅,或动人,或悲壮,我都会把那刻感动带回给学生们分享。”
做这些,是因为叶德元相信:“教育就是点燃一个希望,让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在歌声里
学生老师一起创意“快闪”
让孩子们明白爱国是一生的必修课
一位身着深色中山服的男老师站在刻有学校校训的石碑前,用悠扬婉转的笛声吹响了《我和我的祖国》前奏,紧接着一名穿着校服的学生二胡跟上前奏……在七中万达的操场上,一场3000人参与的快闪拉开序幕。从开始的略有羞涩到后来的放声歌唱,从惊喜到感动,在场的无论是校长、老师、校工还是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屏幕唱起来。
谈起对“开学第一课”的感受时,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很惊喜!好感动!”事实上,这次活动学校是秘密筹备的,因为对突如其来的快闪很多同学并不知情,但这并不影响同学们的动情参与,当大家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时,全校师生都情不自禁地挥动起手中的红旗。高一七班的罗宇涵就对“这一课”意犹未尽:“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仿佛有种情感在心中萌发,我爱我的祖国!”
校长刘强说,春节期间宽窄巷子的“快闪”带来的感动,为开学第一课提供了启发。“这种现代的方式受年轻人关注与喜爱,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里,在悠扬动人的音乐里感受明白‘爱国的意义’。”
“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是一种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只有祖国强大,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作为校长,刘强觉得,家国情怀的培养要从日常中做起,要抓住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细节,而不是一次活动就结束,是真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国,什么是家,什么是家国情怀。“此次快闪活动其实也仅是学校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缩影,平日里学校已从小细节小安排入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家国情怀占据大部分主题;每学期的游学活动,让学生们多走走祖国的大好山河;课程设置中,语文、历史、政治等科目重点突出国家意识……这些“不经意的小细节”都是学校在潜移默化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所做的努力。
“因为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幸福,爱国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入春的蓉城还带着寒意,刘强却被全校一齐歌唱激动得热血沸腾,连连感性地叹道。
在相片上
细数相片背后的那些岁月
从故事中细悟生活的点点滴滴
石室联合中学西区九年级的高三峡与黄译墨,如果不是参加了开学第一课题为《笑中带泪70年》的照片背后故事的讲述,可能永远无法想象2003年全国人民为了抗击非典时的众志成城的精神。
“看到小朋友远远地和医院隔离区的父母招手,听老师给我们讲解那时的点点滴滴,为中国人面对大灾大难的团结感动,仿佛有着感同身受的情绪溢上心头。”在熟悉照片故事的过程中,两个孩子忍不住对一同进行准备的老师说。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抗击非典、北京奥运会……一张张老照片就好似会说话,让人感觉恍若隔世。”谢英副校长说,如今学校里的孩子们大多是00后,很多具有历史意义、展现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大事件从未参与,也不曾熟悉,体会不深。“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恰逢新学期伊始,我们想用照片为媒回顾过去,在开学第一课上看看祖国的发展,感受今天的来之不易。”
一张张老照片,是一个年代、一代人的印记。这些影像,在平静地诉说变化,不仅严谨客观地在记录,而且也能抓取那一刻的情绪。在谢英看来,或许教育也应如此,要理性,也要不失感性。“爱国,对于每一个国民来说是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深刻情感,它自然在召唤,它神圣去皈依。它有时如小雨淅淅,有时如长河浩荡。如何让孩子理解这磅礴的情感,或许像这样具象且拥有故事的相片最能触动。”
谢英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特殊的一课,明白“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享用者,也是这个时代的创造者,我们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新学期开启新的征程,做更好的自己!”
本报记者 赵子君 摄影 吕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