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钱往农村走 人往农村流

时间:2019-02-23

达州市达川区改革创新财政因素分配法,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

□本报记者曾实徐莉莎

2月20日午饭时间刚过,达州市达川区石桥镇红星广场逐渐热闹起来,广场健身舞的音乐声、儿童游乐场的欢笑声,传递出休闲群众的惬意生活。可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个废弃的垃圾场。通过改建整治,这个垃圾场变成15亩的场镇广场,成为周围群众的休闲好去处。

变化,来自达川区的财政因素分配法改革,这项涉及“削减领导的审批权、规范财政的拨付权”的举措,夯实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底部基础。

钱往农村走

石桥镇是达川54个乡镇(街道)中人口最多的镇。2014年以前,达川有一条人们心照不宣的“规则”:区级部门的人不愿到乡镇,乡镇“一把手”想方设法回城进机关。原因在于,此前区上给各乡镇下拨项目资金,实行的是乡镇单独申请办法。乡镇想做事,就得要反复跑财政部门,跑了不一定有,不跑肯定没有。

2014年,财政分配方式成为达川区破局的切入口,《达川区关于扩大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出台,提出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人口、幅员面积、距离城区远近、财力状况等,成为保障资金分配的几个重要因素。说到底,就是把乡镇一年的财政经费按保障类、工作类、激励类三类十个因素直接分配下去。

达川区财政局副局长李志华介绍,5年来,分配方法不断革新、适时调整,脱贫攻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因素先后被纳入其中,到2018年调整为三大类共十项因素。

财权下放到乡镇,指标权重公开,乡镇间可互相监督。达川区按照“年初因素分配、年中科学监管、年末绩效问责”的闭合监管,通过信息公开、定期巡查、问责考核,严防财政资金“跑冒滴漏”。

石桥镇有7.8万人,按照保障类中的户籍人口因素及距城远近等因素,2018年分配到517万元乡镇发展资金。最少的花红乡,2018年分配到208万元资金。而在2013年,年初预算平均到每个乡镇可调用财力不足50万元。

除基本保障外,乡镇但凡增加经费,由区委财经管理领导小组集体审批决定,不得由领导个人来批。

  人往农村流

2016年,石桥镇彻底结清外债。“无债一身轻,可以大刀阔斧搞发展。”石桥镇党委书记杨勇说,石桥镇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这两年主要建成日处理能力达3500吨的污水处理厂和4.5公里地下水管网,建成1.3公里32米宽的景观大道。

不止石桥镇,2014年以来,达川区在农村公路方面投入2亿元,直接撬动20亿元社会资金,3年内修建9000多公里村道和社道。基础设施的改善带动更多资金向农村投入。截至2018年末,达川乌梅、达川贡米、安仁柚种植面积分别超10万亩、11万亩、3万亩,全区花椒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蔬菜供应量占中心城区市场70%以上。石桥镇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市镇入选50个全国最美特色小城镇,百节镇创建为全省第二批特色小城镇。

随着乡镇面貌改善的,还有达川区干部的心态,更多干部愿意到基层施展才华。这几年,从区级部门到乡镇任职人数达130余人。

据区财政局提供的数据,财政因素分配法改革实施以来,达川区级财政累计向乡镇投入基本财力保障资金达5.24亿元。乡镇财政总支出从2013年的4.9亿元激增到2018年的9.4亿元,增长91.80%。

  • 上一篇:内江设立6个整改工作小组 强力推进“回头看” 通报问题整改
  • 下一篇:每天一万步 自创健身操 广元89岁老人与癌症抗争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