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
□本报记者 侯冲
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有多重要?
2月18日,在成都举行的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培训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的业务培训有120分钟,仅讲解这6个字,就占去了100分钟。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降初则认为,不仅扶贫工作中要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评估检查也要坚持。
“两不愁三保障”有细化的指标。例如不愁吃,就涉及能否吃饱、多长时间吃一次肉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饮水是否安全等;住房安全涉及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基本医疗则包括是否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长期慢性病人是否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
在汪三贵看来,“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县退出评估检查的核心“考点”。“贫困县退出的主要指标包括综合贫困发生率、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和群众认可度,都跟‘两不愁三保障’有关系。”
这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精准扶贫启动之前的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就明确,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再次强调,“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多年来,“两不愁三保障”为何被反复提及?
首先,是部分地区存在对标准认识不清的问题。例如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有保障”理解成上学、看病不花钱等。
其次,正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欧青平所说,要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剩下贫困人口的脱贫,就要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认真梳理还有多少任务没有完成,还有多少工作量,明确了这些工作任务,做好工作计划,加大工作力度,才能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防止出现死角。
为什么要在贫困县退出评估培训会上着重强调?
这是因为对贫困县而言,评估组的角色相当于“考官”。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能否顺利摘帽,需要他们打分验收。所以评估组能否准确掌握标准,将直接关系到贫困县对脱贫攻坚目标标准的理解。
汪三贵现场举了一个例。他说不少评估组调查员是硕士研究生,常年在城市生活,看到某脱贫户生活条件一般,又因为看病花了好几万元,就认定其为错退户。“这并不准确,还是要看标准。”他强调,只要这个贫困户该享受的政策享受了,就不能因为看病花费多按自己的标准将脱贫户定义成“错退户”。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两不愁三保障”是衡量底线任务的“标尺”。“不能将脱贫跟奔康、致富等更高标准的生活水平联系到一起。”培训会上,省扶贫开发局负责人呼吁,应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攻坚目标标准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到脱贫攻坚的目标是要解决绝对贫困,并不意味着贫困群众脱贫后就能步入小康生活。即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还有相对贫困的问题要解决。
这,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