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现场(成都图书馆供图)
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26日讯(记者 李慧颖)2018年8月,成都图书馆启动“袁庭栋文化书库”的建设工作。今日上午,“袁庭栋文化书库”正式开馆。“袁庭栋文化书库”内的藏书、剪报及手稿等资料均来自袁庭栋先生的无私捐赠。书库藏书共计6233种6453册,其中以巴蜀文化、成都文化的书籍最有特色,数量共计1154种1211册,经调查,这一部分的新平装书种类在成都公私藏书中位居第一。除藏书以外,此次捐赠数量最大的是袁庭栋先生三十多年用剪报方式收集的文化研究资料,主要集中在巴蜀文化和古代饮食文化两个方面。通过数十年的分类积累,剪报数量数以万计。
袁庭栋在书房(成都图书馆供图)
袁庭栋,著名巴蜀文化研究学者,从事学术研究长达数十年,出版各类著述30余种,多次出任央视与省市电视台的主讲嘉宾,热心成都城市文化的传播、保护、推广工作,所著《成都街巷志》一经出版,便在学术界与民间引进强烈反响,好评不断。袁庭栋亦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巴蜀文化名家之一。
“袁庭栋先生毕生从事巴蜀文化研究,他的藏书浩如烟海,尤其以巴蜀文化、成都文化的书籍最有特色,且这一部分图书种类在成都藏书界中位居前列,若先生的书能捐献给成都图书馆,这将是对我们馆地方文献的极大补充。正是因为先生的慷慨义举,让我们坚定了打造‘成都文献中心’的决心。“成都图书馆馆长肖平表示,成都图书馆非常重视袁庭栋先生此次的捐赠,量身打造“袁庭栋文化书库”用于存放捐赠的所有文献,书库内设有藏书专架、袁庭栋著作专架、剪报收藏架及展品陈列柜,并特意将“袁庭栋文化书库”设置在地方文献部,使书库藏书与成都图书馆现有2万余册馆藏地方文献资源融合,构成较为完备的“天府文化藏书体系”。
肖平透露,也是在袁庭栋的提议和积极支持下,成都图书馆正在构建一个“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届时也会正式面向读者开放,该数据库汇集了大约3000张左右建国前成都的老照片,很多照片都是首次在国内面世,不仅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我馆“成都文献中心”的馆藏种类和数量。
未来,成都图书馆将致力打造“成都文献中心”。该中心将成为研究、传承、发展天府文化的资源库、信息库、智库。届时“成都文献中心”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精神与文化的浓缩,更是千百年来城市变迁的缩影,也是一个城市回首与展望的交界,它可以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的象征和代表,为成都社会经济发展及读者需求服务,也将成为天府文化传承的新名片、新地标。
袁氏书库开启巴蜀文化传承接力赛
袁庭栋先生对天府文化的保护意识与出以公心的奉献精神是“袁庭栋文化书库”建立的基础。袁庭栋不仅在古代文化研究方面造诣匪浅,对天府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是尽心竭力。此番捐出毕生藏书,先生之愿有三:一是为避免后人不加爱惜,使书籍星流云散,建立一个专业性的书库并永远免费开放,让这些书籍永远地真正地发挥作用。二是通过成都图书馆提供有利条件,把自己的藏书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巴蜀地方文化有兴趣的读者使用,为培养新人出一份力。三是在成都起一个带头作用,抛转引玉,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也能把他们的藏书、手稿捐出来。
“袁庭栋文化书库”藏书全部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专业书籍(含和专业有关的各种工具书),总数6453册。据袁庭栋先生回忆,“十几年前,成都图书馆馆编辑了一本介绍有关研究成都的各种书籍、类似古代的《书目问答》或《四库提要》那样的书,体例是只收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研究著作和普及读物(即图书馆中所称的‘新平装’)。他们搞完后要我为书写点东西。我看了全稿,发现有的书没有收入,就说有较大遗漏,需要补充。成图的朋友不相信,说她们是在她们馆和省馆、川大馆作了认真普查之后搞出来的,不可能有较大的遗漏。我就请她们到我家来看。她们来了两位地方文献室的熟手。查对之后,发现我在这方面的藏书真的要比三馆多出四十多种。所以从这一件事情来看,我的藏书是有一点特点和用处的。”
同时,袁庭栋还告诉记者,“已经有一位我十分尊敬的前辈给我打电话,询问捐书以及捐后如何保管使用的细节,他说他也在考虑成为成都的第二个捐书者。”一场巴蜀文化接力赛,也正式打开,传承天府文化的基础将更加扎实。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