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史晓露
2月20日,正月十六,是巴中一年一度的登高节,当天,平昌县驷马水乡玻璃桥景点涌入5000余人次客流。这座去年12月底开放的横跨大峡谷、高100余米的玻璃桥被称为川东北首个全透明高空玻璃桥,春节假期人流最高峰达到15000人次,成了今年巴中的网红景点。
不过,距玻璃桥仅1公里,同属该景区的驷马水乡现代农业观光园却颇为冷清。“今年春节游客锐减,日均接待量不足100人次,周边好耍的景点把客源都抢跑了。”园区负责人冯黎明说。
作为农业大市,巴中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发展重点,去年启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同时将平昌县驷马水乡现代农业观光园、巴州区清江镇七彩世界列为首批试点。
然而,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样板的路并不平坦。
窘境
模式单一季节性明显
“我们这里种的都是热带水果花卉,有60多个品种,两三百棵植株,都是周边看不到的。”冯黎明把记者领进一个温暖的大棚,一串青绿色的香蕉垂在香蕉树上。
园区内还有200多个蔬菜新特品种,同时还有葡萄、猕猴桃、蓝莓、柑橘等果蔬基地4700亩。“每年4月-10月是园区的旺季,这里会举办采摘节,也会开展科普教育和农业知识培训。”冯黎明介绍。
不过,农事采摘活动季节性强,冯黎明分析,今年人气不旺主要是因为周边有了体验性更强的新景点,农业园区未进行及时更新和提升。
如何进一步挖掘和丰富休闲农业业态,巴州区清江镇七彩世界的负责人刘博一直都在探索。七彩世界景区位于清江镇巾字村,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度假旅游为主。景区内,建有草莓、果蔬、七彩枫林等产业带,同时配套了餐饮、住宿。该景区主要通过节会主题活动来集聚人气。今年春节期间,原计划的草莓采摘节改办了灯光节。
“今年气温低,草莓产量达不到办节会的规模。”刘博透露,重金打造的灯光节,效果也不理想。“景区距离巴中城区有20多公里,再加上晚上比较冷,春节期间整个巴中的活动比较多,来这里耍的人不多。”
清江镇巾字村村民程英在景区内经营一个小卖部,对景区淡旺季感受颇深。“除开节假日,特别是冬天和夏天,来耍的人很少。”
问题
景区同质化市场波动大
在刘博看来,景区发展不稳定、客流波动性大主要是由于发展模式和乡村旅游产品单一造成的。“目前农业园区还停留在观赏和采摘上。景区主要依赖餐饮、娱乐和门票等收入来源,缺乏独特的产品。”
目前,巴中大部分农家乐还存在服务水平不高、接待能力有限等问题,农庄、农业观光园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缺乏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挖掘和丰富业态还面临不少障碍。
曾在成都从事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多年的刘博,感叹两地差距之大――
最大问题是市场氛围不浓。“巴中经济条件较差,本土市场太小,距离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市场又较远,消费能力有限。”刘博坦言,巴中本土涉旅服务企业较少,市场配套服务也不完善。
“交通和人员都是大问题。”刘博举例,“巴中山路多,运输成本高,组织学生出游风险也较大。”
驷马水乡现代农业观光园也曾与中学合作搞过科普教育。“现在还缺少农业培训方面的技术人才和现场讲解人员。”冯黎明说。
土地政策制约也是一大难题。“进行休闲农业开发,搞餐饮、娱乐、住宿等项目不能占用基本农田,但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很多配套功能无法实施。”刘博说。
此外,农业项目还面临着不少风险,“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能否在承包期限内收回成本仍是个未知数。”
对策
因地制宜端出“招牌菜”
近日,巴中出台了《巴山民宿基本要求与评定指南》,这个标准将推动“巴山民宿”向着标准化、规范化、品质化的方向迈进。
“巴山民宿”是巴中去年发布的区域公用品牌,当地希望以此作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突破口,在文化主题、风貌特征、服务等方面更突出地域和乡土特色,为旅客提供乡野生活体验。目前,巴中已认定授牌“巴山民宿”示范户5家,对已具备基本条件的42家民宿户进行指导和提升。
去年,巴中提出要打造“山水画廊・秀美巴中”这块招牌,围绕“山水”“洞天”“红色”“人文”“康养”等五大要素做文章。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田世政认为,“巴中可以聚焦这些方向,打造几个核心景区,端出几道‘招牌菜’,聚拢人气做大市场,辐射和带动周边的乡村景点。目前,西安、重庆等地的避暑刚需还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巴中可以与这些市场对接。”
除了硬环境,软服务也有待提升。虽然去年巴中已启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标准化试点,但相关工作推进缓慢。“休闲农业的标准体系还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产业制定。”刘博说。同属试点单位的驷马水乡现代农业观光园则在摸索农业种植方面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标准体系。
对此,巴中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标准化工作机制,以国家旅游标准化发展的规划、体系与管理办法为依据,完善地方标准,加快出台相关政策,以标准化推动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和发展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