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四川市(州)机构改革:"规定动作"不走样 "自选动作"有特色

时间:2019-02-28

“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以特色机构保障特色发展

2月27日,随着阿坝州机构改革方案的公布,全省21个市(州)机构改革全面铺开。此次改革有何亮点,省委编办相关负责人用“‘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进行了概括。□本报记者 林凌 袁婧 伍力

  特点一

突出讲政治全面对标中央和省委要求

梳理各地改革方案,对标落实是共同态度。“限额严管、对标严控充分体现了讲政治。”省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看限额。本轮市县机构实行总量控制和限额管理,其中大城市机构限额不超过55个。在实际操作中,成都设置机构55个,7个区域中心城市设置机构49个,其他13个市(州)设置机构47个,没有一个突破限额。

重对标。据了解,对于中央明确的20项具体对应要求,各地都不折不扣进行落实,必对项目实现一一对应。同时还保证了省委提出的“四个统一设置”的硬要求,除民族地区外的县(市、区)统一设置行政审批机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农民工服务机构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成为我省市县机构改革的特色和亮点。

特点二

突出因地制宜腾出更多机构用于地方特色发展

据统计,在本轮改革中,21个市(州)因地制宜设置各类实体机构232个。

记者梳理发现,15个市(州)设置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机构,比如泸州为高质量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推动川酒振兴,组建酒业发展促进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宜宾为加快建设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组建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服务局和人才工作局。8个市(州)设置大数据机构,4个市(州)设置口岸物流管理机构,15个市(州)设置军民融合发展机构(绵阳单设),18个市(州)设置金融工作机构,10个市(州)设置民营(非公)经济发展机构,藏区、彝区等民族地区围绕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维护稳定等工作,分别强化扶贫开发、林业和草原、民族宗教、国家安全、禁毒防艾等17个特色机构设置。

省委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越往基层机构限额越少的实际,我省还允许和鼓励各地在保证对标中央和省委要求的前提下,对职能相近的机构合并设置或合署办公,采取“一对多”的形式,解决限额不足问题,腾出更多机构用于地方特色发展。

特点三

突出区域中心城市以机构限额激励竞相发展

本轮机构改革,中央推行大城市机构限额政策,为我省增核大城市机构限额共15个。根据初定政策,这些限额必须备案明确到具体城市。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是四川发展的重要战略。能否以机构限额激励7个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省委编办深刻把握省委的深谋远虑,反复向上争取,获得中央特批,我省作为全国唯一试点,探索大城市机构限额激励机制,对增核机构限额可不落实到具体城市,而是总额激励多个区域中心城市竞相发展。

“以发展论英雄。”省委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操作中具体采取“两步走”。首先,将新增机构总额中的14个,进行平均分配、普遍支持,让7个区域中心城市机构限额达到49个,增加的2个限额都用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构,实现第一步激励;下一步,将剩余的1个机构限额分配给“跑在最前面”、发展最快最好的城市,实现第二步激励,形成强烈激励效应。“从反馈情况来看,各市积极性很高,发展势头很好。据相关市(州)委全会决定,7个区域中心城市5年内预计实现经济增长超万亿元,税收增长超千亿元,经济上再造一个‘成都’有望实现。”

特点四

突出精简高效夯实基层基础

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后21个市(州)实体运行的党政机构1009个,比改革前少118个。与此同时,各地加大机构职能整合力度,保证机构只减量不降效,夯实基层基础。

作为重要的劳务输出大省,此次机构改革中省委明确提出要在“百万人口大县的农业地区统一设置农民工服务机构”。根据要求,全省21个百万以上人口大县(市、区)实现农民工服务机构全覆盖,80万至100万人口县(市、区)设置农民工服务机构的占93%,上述农民工服务机构均为县(市、区)直属事业单位。

此外,《四川省委关于市县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也明确提出,乡镇、街道统一设置便民服务中心,让群众就近便捷办事。在各地改革中,这样的要求正得到全面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优服务、一项关怀暖民心”的改革新画卷正在巴山蜀水间全面铺展。

  • 上一篇:四川:全力确保2020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 下一篇:责任以属地之名甩给基层――“背锅”干部有委屈:为啥压力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