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对樊凡表示感谢 本报记者 李冬 摄
2月26日早晨,红星路南延线中和段,小雨淅沥、车流涌动,一辆拉着警报的救护车正“镶”在车流中,缓慢前进,举步维艰……就在这时,一名穿着荧光黄外套、骑着摩托车的小哥出现在救护车前,他一边掌握方向,一边招手示意或敲打车窗,提醒其他车辆为救护车让行。在他的指挥下,沿线车辆让出一条通道,帮助救护车至少提前20分钟抵达现场。
这一幕被救护车上的护士钟蔬忆用手机拍摄了下来,随后她将视频发到网上,引起了媒体和网友的广泛关注。昨天,《人民日报》公众号也转载了这个视频,为摩托车小哥的行为点赞叫好,“该出手时就出手,他就是最温暖的城市‘骑士’!”一位网友说。
事件回放
救护车遭遇早高峰 摩托小哥帮助指挥让出生命通道
事情发生在2月26日早高峰时段,当时四川宝石花医院的救护车接到120通知,前往红星路南延线中和段的一起车祸现场救助伤者。当时恰逢早高峰,天又在下雨,短短几公里的路程,车辆行驶十分缓慢。
就在这时,一名小伙子骑摩托车来到救护车前,建议驾驶员唐师傅走辅道,不过因为事故现场在下穿隧道,只能由主道前行,所以唐师傅婉拒了他的请求。没隔多久,小伙子又骑到了救护车前方,开始挥手示意让其他社会车辆让行,其中有些关着车窗的,他就轻轻敲打车窗,提醒对方。
就这样,在他的帮助指挥下,前方车辆纷纷让行,在道路右侧让出了一条通道,使救护车可以顺利通行。据唐师傅回忆,小伙子大约“开道”了2公里道路,见救护车快速抵达事故现场后,才默默离开,“他当时至少为我们节约了20到30分钟,确保我们救护人员能及时赶到现场,开了十多年的救护车,我也是头一次遇到这么热心的市民,很想对他说声谢谢!”
摩托小哥:
做好事的不只我一个 让行车辆也是好样的
摩托车小哥指挥让行的视频被传到网上,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点赞,昨天《人民日报》公众号也进行了转载,对其行为表示称赞。经过多方联系,记者昨天找到了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小哥。
上午11点40分左右,记者在暑袜街见到了摩托车小哥,他身材单薄、话语不多,不像是大伙印象中高大魁梧的城市“骑士”。他叫樊凡,今年33岁,是一名普通的金融行业工作人员。此时,恰逢宝石花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在现场,她们专程来表达感谢,还送来了鲜花和体检卡等纪念品。“长这么大,还头一次收到鲜花!”樊凡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刚刚接过鲜花,小伙子就想把它还给护士,“我一个男的,配不上这么好的花……”当得知伤者伤势不重,因救治及时已经出院时,他才默默收下,“真是不好意思。”
樊凡说,自己家住华阳,经常骑摩托车上班,事发当天恰逢下雨堵车,他见救护车寸步难移,就上前提供帮助。“当时,我跟司机说,辅道要稍微通畅一些,但对方表示事故现场在隧道内,无法走辅道。”随后,他骑车进入隧道,结果也被堵在了里面,“我骑摩托都过不去,救护车更加无法行驶。”当时,他看到最右侧的车道有下水管道,路面要宽一些,于是就示意旁边的社会车辆尽量往左靠,给救护车留出一条通道,“很多司机都主动配合,我当时也十分感动!”就这样,他带着救护车前进两三公里后,看到救护车抵达现场,才悄悄离开。至于为什么这样做,他表示没有理由,完全是出于本能,“再说,做好事的不只我一个,那些主动让行的车辆也是好样的!”
其实,樊凡本该上午9点抵达单位,但因为帮救护车“开道”,他当天迟到了。“我说我是因为给救护车开道才迟到的,大家开始还不相信,直到网上视频出来之后,他们才发现是真的。”他告诉记者,其实自己以前也因为车祸坐过救护车,知道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焦急心情,所以看到救护车被堵在路上,觉得不能坐视不理,“希望通过这件事,提醒更多驾驶员主动为救护车让行,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意义。”
网友点赞:
侠客不一定都骑千里马 还可能骑着摩托车
在现场,记者还见到了拍摄视频的护士钟蔬忆,昨天她专程代表医院前来,对樊凡的帮助表示感谢。据她回忆,当时救护车堵在路上,前进十分艰难,要不是樊凡出手相助,很可能会耽误对伤者的治疗,“在他的帮助下,救护车的前进路线顺畅多了,我们至少提前了20分钟赶到现场。”
钟蔬忆说,这件事情让她十分感动,一路上她跟随拍摄,还把视频传到网上与大家分享,“没想到有这么多媒体和网友积极回应,每一个人都为这份正能量所感动!”在现场,钟蔬忆和樊凡互加了微信,“这样的朋友,要多交点才好!”
樊凡的故事在网上发布后,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称赞,不少网友夸他“长得帅,行为更是温暖人心,有大侠风范”“侠客不一定都是骑着千里马,还可能骑着摩托车。”“他的背影真帅,行为更是充满了正能量!”……对于这一切,樊凡依旧十分低调,“这样的好事每天都在发生,我只不过做了其中很小一件而已。”
其实,樊凡一直是个热心肠,按他的话说,只要看到别人有困难,能帮忙的地方肯定会帮忙。就在2月26日下午,他在回家的路上还看到一辆电动汽车“抛锚”,导致交通拥堵,后方车辆排行了将近一公里。见此情形,他再次停车上前,帮忙把车辆推到路边,这才使交通恢复了顺畅,“做点小事就能帮助他人,我心里也觉得特别踏实、畅快!”樊凡说。
本报记者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