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北京3月7日讯(川网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 李慧颖 胡旭阳 摄影报道)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乡村文明的复兴是乡村振兴的精髓所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谈到:“四川乡村振兴关注重点,一个是县域经济发展,一个是文化旅游融合。”通过文化振兴,实现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来改变县域经济结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文明振兴的灵魂,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柱和文明滋养。近几年,四川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充分利用乡土文化、历史文化,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把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
郑晓幸表示:“如今,我省各市州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都有非常棒的样本、范例。特别是乡村文旅,特别是成都及周边打造的文旅景点,如崇州、大邑、蒲江。但总体来看,四川如何将乡村文化振兴完全渗透到每个乡村城镇,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在郑晓幸看来,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人才、产业、生态、文化等多因素的交叉复杂挑战,亟待理清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路,联动乡村人才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体系化路径。
建议一:传承优秀乡村文化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郑晓幸建议,坚持文化传承与地域文化资源相结合。将名人文化资源与乡风文明创建结合起来,深度挖掘本地古代先贤名人治家格言和思想精髓,充分利用好地方历史文化名片。坚持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依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经典诵读等活动。
坚持示范实践与宣传拓展相契合,彰显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型媒体多种载体,多角度刊播充分展现各类榜样人物风采。
如何坚持“形、魂”同塑?郑晓幸建议,需构建移风易俗与村民自治的联动机制,构建乡贤参与与风尚引领的联动机制。成立乡贤理事会,坚持在“督”“评”“传”上深化乡风评议,监督村规民约的执行。通过开展故事会、坝坝会等活动,引导乡贤参与基层“说事评理”,对违规违约现象进行处理,让乡贤充分参与乡村发展,传递乡贤道德力量、致富经验,引导群众遵守道德规范,引领群众致富。结合道德讲堂、百姓故事会、文艺汇演等活动开展主题宣讲;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种类,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开启乡村文明新篇章,不仅仅在乡村文化塑造,还需实施创新人才驱动布局,提升乡村文化生产力。建设乡村文创高地,吸引创新人才入驻乡村。依托和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坚持“引进、培育”相结合,汇聚文艺名家和文化人才,吸引专家、名人、创客入驻成为新村民,带动文化艺术创作。打造乡村文创及旅游人才孵化基地,定期开展公益讲座及培训,带动培养村民的自主创业能力,探索文旅结合、文旅互动,提升全域旅游内涵,以全域旅游促进文化弘扬。
发展“文化+”业态,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和产业布局,推动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乡村地区引进和培育“文体+旅游”、“文体+商贸”、“文体+教育”项目,输出文化活力,实现创新性转化。打造高附加值、多功能的业态集群,塑造“文创+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坚持区域精品打造,树立乡村文化传播品牌。坚持精品打造,形成以乡村特色资源为本底、精品文化内容为核心、文创活动及园区等为载体支撑的乡村品牌生态圈。
此外,郑晓幸还建议,注重强化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联动体制机制。构建城乡居民共创共享的公共惠民文化格局,形成城乡联动,有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种文化”实现,形成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艺精品,以文化惠民自循环丰富城乡文化服务供给。坚持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思潮、引领乡村精神文化生活。
建议二:大力推进文化IP和旅游场景的融合发展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消费升级的需要。在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文化IP+旅游场景”融合创新,以文化提升旅游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引领着新型文旅消费进入爆发增长期。“80后、90后、00后,是一群庞大的消费群体。传统旅游消费平面化已不能满足。”郑晓幸认为,文化IP和旅游场景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拉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链条,挖掘文旅经济发展新增量、新动能,文化供给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如何实现“文化IP+旅游场景”融合创新?郑晓幸谈到,首先是要大力推进旅游领域的文化创意IP孵化。挖掘文化资源IP潜力、构建IP体系、推动IP孵化,推动IP+科技、IP+演艺、IP+教育、IP+娱乐、IP+农业等协同联动发展。以“保护IP版权、激发原创IP、推进IP孵化、拓展IP授权、延伸IP链条、培育IP品牌”为核心,搭建旅游领域文创IP开发的对接合作平台,引导“消费群体、金融资本”参与其中,形成“大IP带小IP、IP与旅游场景融合、场景消费与细分人群耦合、IP并发与产业投资共生”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
同时,强力扶持文创场景应用下的旅游业升级发展。打造文创AI+景区、学校、社区、园区、交通、商贸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文创AI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全域旅游中率先运用,培育打造一批沉浸式旅游体验的文创场景应用类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文博旅游、商贸综合体文创升级、全息终端成像、迷你KTV、智能音响及创意家居’类实体旅游应用场景,构建360度文创旅游消费的应用场景体系。”郑晓幸说到。此外还包括文化创意园区的旅游开发工程,以及健全文化旅游有序加速对接的配套环境。“这是提升我们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
郑晓幸认为:“大家专注、执着,持之以恒的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未来几年,四川的乡村文化振兴会有跨越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