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粤港澳大湾区被多次提及。今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连日来,泛珠三角区域多个省区提出,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全国两会期间,四川日报联合湖南日报、湖北日报、广西日报、贵州日报、南方日报、海南日报、江西日报7家党媒,围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共同开展融媒体主题报道。
如何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来自四川等8省(区)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主动出击,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发挥“龙头”和“支点”作用,辐射带动泛珠三角九省(区)实现更好发展。
经济互补 合作形成强大合力
“四川应该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主动出击、寻求合作、实现共赢。”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工商联主席陈放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这不仅是粤港澳自身的发展机遇,也是四川继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有力“跳板”。
在陈放看来,四川作为西部大省,与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发展上具有互补性。“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不仅有开放的通道,而且有开放的平台和资源。”陈放说,这些显然是内陆地区的短板,相互合作不仅能补短板,还能形成强大的合力。
“深化合作,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体制机制保障。”陈放说,四川已先后与香港、澳门建立川港合作会议机制、川澳合作会议机制。建立机制后,最终通过项目来推进具体的合作,陈放透露,四川已经储备了一批合作项目,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的框架下,携手广东、香港、澳门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务实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湖北联谊会会长谢俊明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也给湖北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和经贸合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湖北急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方面可借助香港的优势,学习香港产业转型的经验,大力引进服务业,如香港的餐饮、金融、保险、旅游、证券等产业。”谢俊明说,依托雄厚的科教基础,湖北可积极引进香港科研项目,共同研发科研成果并实现产业化。
在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谢俊明表示,湖北可争取粤港澳大湾区的商品通过湖北特别是武汉的辐射作用,将销售触角延伸至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此外,湖北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很好的原材料补给,还可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部分原材料加工。
当好“领头雁” 打造“桥头堡”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澳门旅游业发达,广东拥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这些都是衡阳有空间、能承接的产业。”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衡阳市委书记郑建新表示,多年来,衡阳一直是湖南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落户。
香港建滔集团正在衡阳打造国内一流化工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前期投资30亿元的基础上追加170亿元;深圳华侨城落户衡阳,计划滚动投资650亿元,打造现代化国际文旅新城……“我们要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历史机遇,用好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努力当好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郑建新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赣州市市长曾文明表示,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并与广东毗邻,“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赣州有优势、更有先机。”
围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曾文明介绍,今后,赣州将深化赣州港作为盐田港、大铲湾港和广州港的内陆腹地港作用,加快建设配套大湾区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和延伸带,有序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同时,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瞄准大湾区高端市场需求,实施优质农产品供应工程,以脐橙、蔬菜、油茶、生猪、黄鸡、茶叶为重点,推进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直供大湾区的优质农牧渔产品供应基地。
曾文明还透露,赣州将以赣州国际陆港为龙头,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形成以赣州港为龙头的“1+N”全市口岸发展格局,把赣州打造成为产业梯度转移承接示范地、赣粤开放合作高地、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
立足区位 实现融通发展
“梧州紧邻粤港澳,在接受大湾区辐射带动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市长李杰云说,梧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是“六融”。首先是理念融和治理融,加快实现先进思想观念对接、先进管理模式对接、高效工作机制对接。截至目前,梧州先后与广州、佛山、肇庆等5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分别与5市商定共同推进产业发展、旅游文化、生态环保、社会事务等多方面合作项目。
李杰云说,还有交通融、生态融,以及产业融和人才融。以交通为例,梧州以粤桂交通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初步构建了“铁公水空”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生态方面,梧州加强与大湾区西江流域城市的生态合作,大力推动流域生态保护。产业方面,梧州依托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重要平台,主动接受大湾区要素溢出,参与大湾区产业分工协作。
“港资企业在内地投资非常幸福,特别是处在海南自贸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感觉发展前景广阔。”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认为海南和粤港澳大湾区近在咫尺,要让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产生更多关联,共促区域间开放发展。
如何促进区域间合作共赢?朱鼎健强调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流动的重要性。“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多措并举吸引粤港澳人才参与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朱鼎健建议,应该推进财税改革,减轻港澳台人才在海南的税负水平;做好住房、教育等配套保障等。
利用新技术 携手实现共赢
“粤港澳大湾区携手泛珠三角打造中国新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全国政协委员、广州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认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有效发挥“支点”和“龙头”作用,辐射带动泛珠三角九省(区)实现更好发展,同时也能吸引泛珠地区的高端要素向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刘伟以佳都科技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实践为例,“我们正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改变交通产业,未来在广州100多个地铁站,将由全自动智能化设备为乘客提供服务,包括无人驾驶地铁、人脸识别过闸和智能机器人等。”刘伟说,这一规模化产业应用探索未来可复制到广阔的泛珠三角地区,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及要素资本加速流动。
“人缘相亲、情缘相连。”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说,贵州是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点打造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大数据领域人才荟萃、技术密集、优强企业众多,贵州将以百企引领、万企融合为抓手,主动加强对接合作,共同推动大数据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价值,共同推动大数据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共同培养大数据各层次紧缺人才等。
“真融实做,共赢发展。”陈少波透露,贵州将抓住用好重大机遇,制定实施贵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全力打造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力发展。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袁婧 钟振宇
湖南日报记者 唐婷
湖北日报记者 杨宏斌
广西日报记者 张冠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淑宜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颖川 戴晓晓
江西日报记者 魏星 万仁辉
海南日报记者 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