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成都紧锣密鼓地“迎接世警会,拥抱世大会”之际,又一项重大国际赛事有望花落蓉城。13日,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IWGA)副主席马克思・比绍坡、首席执行官约阿希姆・高索飞抵成都,在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陪同下对成都申办2025年世界运动会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评估。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副市长牛清报陪同考察并参加了工作会议。省体育局局长罗冬灵参加了工作会见。
当前,成都正积极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明确提出打造“三城三都”的战略蓝图。世界运动会和世警会、世大会一样,都是世界级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是非奥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与奥运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中国大陆此前从未举办过世界运动会,成都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申办这项赛事的城市。成都申办世运会,是经国家批准,代表中国参与国际赛事申办竞争,履行国家使命。申办世运会,也是成都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通过场馆建设进一步夯实世界赛事名城载体支撑,通过赛事举办进一步扩大世界赛事名城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成都的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扩大对外合作和国际交流。特别是通过与国际体育组织、世界各国运动员之间的交流,可以把更多的运动项目带进中国、带到成都,传播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
为期两天的考察中,比绍坡和高索听取了成都申办团队的陈述,参观了成都规划馆和中国欧洲中心,实地考察了相关体育场馆设施情况,并与成都方面就赛事项目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成都承诺,将努力为2025年世运会创造良好条件,将欢乐传递给每一位参与者。此外,大赛将全面引入绿色环保理念,办一届绿色世运会。
IWGA官员对成都的申办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成都的城市环境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比绍坡说:“成都是我见过的欧洲以外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有最热情的人民。成都对环保的重视与IWGA的理念高度契合,成都申办团队的准备非常充分,提交的申办报告质量非常高,比之前所有城市的申办报告质量都高。从考察情况来看,我们相信成都有能力办好世运会。我感觉到,成都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城市,空间感很足,交通便利,是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我希望将来能以一个旅行者的身份再来这里,欣赏成都的美景。”高索则表示,从这次的考察来看,成都已基本满足申办条件,在目前几个申办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他说:“成都是个国际化大都市,举办世运会将为成都带来更多国际元素。现在成都的软硬件条件已经很好,接下来需要的是营造良好的办赛氛围。”他表示,世运会比赛有趣而刺激,一定会给成都人民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成都期间,比绍坡和高索还参观了宽窄巷子,体验锦江夜游,近距离感受到成都的城市美景和历史人文气息。
5月9日,IWGA将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举行代表大会,听取各候选城市的申办陈述,届时将揭晓2025年世运会的最终承办城市。
相关链接
世界运动会(World Games)
是由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办的一项国际性体育盛会,是非奥项目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于1981年首次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举行,每4年举行一次,每届于奥运会次年举行,会期11天。截至目前共举办了十届,第一到第十届分别在美国圣克拉拉市、英国伦敦、德国卡尔斯鲁厄、荷兰海牙、芬兰拉赫蒂、日本秋田、德国波特洛普、中国台湾高雄、哥伦比亚卡利和波兰的乐斯拉夫举行,第十一届世界运动会将于2021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举行。
世界运动会竞赛项目多以非奥运会项目为主,也包含个别奥运会项目,包括轻艇(轻艇水球)、空手道、合气道等40余个项目。世运会选拔参赛运动员与奥运会以国家或地区代表队的形式不同,完全按照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
三城三都
2017年12月,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正式提出“三城三都”概念。“三城”即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三都”是指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明确表示,要把“三城三都”作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力争到2020年,“三城三都”品牌行业价值凸显,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到2035年,“三城三都”闻名于世,建成世界新兴的文化名城;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世界赛事名城
2018年2月,成都市政府发布了《成都创建世界赛事名城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升级现有国际国内赛事,积极申办和自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等级、品牌赛事,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水平职业俱乐部,大力实施以运动休闲类赛事为主体的“一区一县一品牌”计划,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和赛事运营体系,争取到2035年,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世界赛事名城。《计划》包括加强世界品牌赛事的引进和培育,积极申办全国、洲际、国际高级别体育赛事和综合运动会,培育具有成都自主品牌和成都印记的国际体育赛事,高标准推进重大赛事场馆规划建设,实施职业体育引领工程、体育赛事运营管理建设工程、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体育+”工程等。
本报记者 肖竹 摄影 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