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25日讯(姚鸿源 记者 陈淋)今年5月,四川甘孜州德格县中学七年级五班的洛松热登将和其他孩子们一起, 坐上飞机离开这座大山,到北京参加清华大学游学活动,还将到成都高新区踢了一场校园足球联赛。
走出雀儿山看到外面的世界,学习内容不再是语、数、藏寥寥几本教材,洛松热登的视野逐渐开阔、学习范围逐渐广泛。其实,洛松热登只是近8年来甘孜州雪山中发生着巨大变化的孩子中的一个。其背后,是从大山外来的成都高新区援藏教师们,8年援藏过程中教育扶贫的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是成都高新区8年坚持立德树格、维高惟新教育援藏理念,以教师发展为核心,以树德立人和教学质量提升为两翼,以管理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高效化为抓手,以建章立制的教育援藏为路径,通过管理力、指导力、执行力、示范力、服务力等全面提升教育援藏能力,实践精准援藏,在党建引领下走出的“12415”成都高新区教育援藏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8年引资引智,成都高新区援藏工作队探索出的教育扶贫模式,为德格县可持续的脱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成都高新区援藏工作队领队汪峰同志说:“让德格县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把德格县的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我们将一直践行。”
一堂足球课 播种兴趣的萌芽
阳春三月,成都已草木萌发,而在960公里外的藏区高原上,天空中还飘着雪花。新的学期开始了,德格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的篮球场上,孩子们正在激情澎湃的踢着足球,他们个个汗流浃背、兴致勃勃。这是来自成都高新滨河学校的援藏老师姚鸿源,为孩子们献上的一堂精彩的“趣味足球课”。
德格县城坐落在高原雪山的山脚,色曲河穿城而过。在2011年之前,整个德格县城找不到一个校园足球场,也没有一位专业足球教师。在援藏教师的努力下,2019年校园成立了足球队,并且带来了外界更多的资源和平台,让这些孩子有机会在乘坐飞机到北京参观清华大学,去到成都高新区参加“2019年成都高新区校园足球联赛”。
德格县城关一完小的葛杰老师说:这些走出去的活动,让孩子有机会了解外面的世界,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更多兴趣的萌芽,帮助他们抵达更广阔的学习天地,达成“一球一世界,一德一人生”的理想。
一份援藏情 高新援藏教师团平均年龄仅35.6岁
自2012年起,成都高新区就肩负起帮扶甘孜州德格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责任。8年来,成都高新区先后选拔干部人135人支援德格县,投入财政援藏资金3.97亿,成都高新区社会各界还捐助近3000万元支援德格县发展。其中,在教育硬件改善方面就投入了2055万元,先后对德格县马尼干戈乡幼儿园教学综合楼及配套设施、德格县城关一完小、竹庆镇中心小学等进行了硬件提升。在软件方面,设立了“高新励志基金”285万元,帮助品学兼优的德格学子外出求学。同时,每年投入100万元实施德格县教育提质工程,选送当地优秀学生到内地学校就学。
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2018年援藏教师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仅35.6岁。他们中有新婚不久的高梦琳老师,有初为人父的周鹏老师,还有家庭顶梁柱的杨雄老师等。在这座距离成都960公里的大山中,他们一心扑在援藏教育事业中,半年才能回一次家、见一次家人,有的人甚至一年才能回家一次。
29岁的苏竞是成都高新新科学校的体育老师。今年9月,苏竞到德格县马尼干戈镇初级中学支教时发现,很多学生没有英语字典,这对英语学习来说是一大“硬伤”。在他的发起下,前去支教的成都高新区老师们在朋友圈里发起捐书倡议,很快募捐到200多本英语字典,为孩子们的英语学习补上了“硬件”。
苏竞只是成都高新区援藏教师群像中的一个代表。每一个援藏老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付出。立德树格,惟高惟新。成都高新教育在援助德格县的8年中,不断为德格教育赋能。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支教教师:成都玉林中学杨秀东,2013年9月被甘孜州教育局评选为甘孜州教育系统“优秀援藏干部”;成都石室天府中学余定华,2018年9月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评选为“2018年度四川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工作先进个人”;成都高新区实验中学梁山,2018年6月被成都市教育局评为成都市“优秀支教老师”;成都高新新民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李兴军,2018年3月被四川省教育厅评选为2018年度四川省“校对校帮扶工作”先进个人。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在这些援藏教师的付出下,8年来,德格县已有上百名学生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有力助推了德格教育的快速发展。
“身虽单,意却坚。夙夜桑梓,无暇梦芳菲。明珠莫怪亲不为。愿为大爱,谱作汉藏情。”这首词是成都高新区一位援藏老师所作。他身在藏区,思念成都,然而时光晕染,七尺汉子已经把德格当作了第二故乡。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