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臭氧污染如何防治?院士专家成都献“妙计”

时间:2019-04-04

昨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继续在我市召开。来自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专家们发起头脑风暴,围绕臭氧污染防治,纷纷亮出他们的锦囊妙计。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

臭氧防控需要大气成分的探测研究

刘文清院士分享了在大气臭氧时空分布探测技术方面的进展。他认为,自从有了人类,构成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没有很大变化,而微量成分却变化明显,人类及其活动以及自然过程对大气成分影响极大,有时危害非常严重。理解这些变化,减轻这些危害,就需要大气成分探测研究。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和长三角臭氧逐年上升,特别是2017年上升最为显著,臭氧是唯一逐年增长的大气污染物。“我国目前对臭氧时空分布探测主要是通过气球、铁塔、空气质量监测站进行采样分析,由于这些方式移动性差、探测范围狭窄、探测时间有限,所以实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刘文清院士说,目前有关臭氧的检测仪器和技术有臭氧时空分布探测激光雷达系统、光栅光谱滤光器、微弱雷达信号探测技术、地基臭氧雷达观测、车载臭氧雷达观测等,要做好臭氧的监测,可以整合这几者的监测数据,构建一个全国性的臭氧监测网络,为分析防控工作提供可靠、可控、可溯源的数据。“通过这些仪器、技术在长春绿园区、广州塔的成功应用,我们验证了臭氧激光雷达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高度(800米以下),细粒子与臭氧呈负相关,在较高高度(1500米以上),细粒子与臭氧呈正相关,“因此,除了做好监测,臭氧防控的另一要点就是要把细颗粒和臭氧协同控制。”具体而言,不能光控制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还要考虑挥发性有机物,都要一起防治。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

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已成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

贺克斌院士就臭氧前体物排放变化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在会上作了分享:“大气污染问题反映在天上,主要根子却是在地面的排放。‘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的变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下降幅度明显,挥发性有机物增量得到遏制,颗粒物浓度明显下降。”

贺克斌院士介绍,在全国范围及2013―2017年的5年尺度上,燃煤锅炉整治、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业提标改造、落后产能淘汰、扬尘综合整治和移动源排放管控是对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的措施。然而,在全国和重点区域PM2.5超标率持续下降的同时,臭氧超标率则不断上升,2017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臭氧超标率已经超过了PM2.5。“因此,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已成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

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的前体物,贺克斌院士认为,如何拿捏比例对其进行控制是需要思考的话题。“挥发性有机物是种类繁多的聚合体,对它的细分非常重要。其中,芳香烃、烯烃、炔烃是对臭氧贡献较大的物种。我们需要在精准治污当中找准对象。”他进一步说明,芳香烃是对臭氧和PM2.5贡献最大的挥发性有机物物种,需重点研究和控制。同时,我们也需要基于排放构成,进一步确定管控的重点行业。“协同治理从全世界上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所以,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都是世界性的问题。我们需要探索出协同治理的技术、管理的新模式,在国际上创造新的经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

臭氧污染“隐形杀手”也潜藏在室内

当前,室内臭氧污染防治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这是为什么?我们又该采取哪些对策呢?侯立安院士围绕这一方面作了分享。

“随着季节的变化,空气首要污染物会有所变化。”侯立安院士首先从科普角度讲到臭氧的“前世今生”。到了夏季,明明看到的是晴空万里,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但有可能你看到的是“假蓝天”,实际上空气是污染的,这就是被称为“隐形杀手”的臭氧污染。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机动化的高速发展及能源消费总量的持续升高,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臭氧前体物的排放量居高不下,臭氧污染问题开始逐渐突出。”侯立安院士介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若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计2015―2050年间全球臭氧浓度将增加20%―25%,到2100年将增加40%―60%。

“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这是臭氧的室外污染源。室内的复印机、激光印刷机、静电过渡器、紫外灯、电子消毒柜等在使用过程中也都能产生臭氧,这些便是臭氧的室内污染源。”他介绍,受室内通风换气量、室内表面及气相臭氧去除的影响,在没有明显室内散发源的情况下,室内臭氧浓度一般都会低于室外浓度。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对策呢?侯立安院士认为,除了传统的臭氧净化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催化分解法等,还应完善现行法律体系,提高监测技术,强化多级联动职能,加强臭氧前体物的污染源解析基础研究、室内臭氧流动扩散、衰减等的研究。本报记者 缪梦羽

  • 上一篇:2019年成都市未成年人天府文化进校园阅读活动正式启动
  • 下一篇:成都“仙姐在线”一直“在线”:手机一键下单 志愿服务分分钟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