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中的华蓥山(前锋区段)采矿废弃地。
本报记者 寇敏芳 文/图
4月以来,在华蓥山西麓的山坳里,机器轰鸣声一直没有断过。在挖掘机的作业下,曾经乱石嶙峋的采矿废弃地正在向矿山公园转变。
2017年底,“广安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作为全国6个项目之一、四川省唯一的一个项目,成功纳入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并获得财政部支持资金10亿元。
曾经的矿山如何修复生态?试点取得了哪些进展?未来的华蓥山区将是什么样?本报记者赴广安进行了调查。
华蓥山“病”了
半个世纪的环境“透支”让生态系统全面受损
作为华蓥山(前锋区段)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的现场负责人,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刘亮的手机里存储了很多照片。“我们做了那么多项目,这个现场环境最糟糕。”去年7月,刘亮第一次来到现场踏勘,崎岖的山间小路绕了好几个弯,路的尽头已经被乱石覆盖。
华蓥山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或已发现的矿藏有煤、天然气、石油、岩盐、石灰石、硅石、玄武岩、白云岩、页岩、石膏等30余种,具有较大工业价值、曾经开采和尚在开采的共有17种。
前锋区桂兴镇及周边6个乡镇,是华蓥山矿产开发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一带地下有煤矿,地面有石灰石矿。开采石灰石矿需要大量采石,历经半个世纪的开采,曾经连绵起伏的山坡山峰被削平。从刘亮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治理前,整个区域山体裸露,寸草不生,如同陨石砸出的天坑。
丰富的矿产资源一度是华蓥山的骄傲。现在,绿色的山坡变成了荒秃秃的大坑,有些地方地面出现了裂缝,一下雨,山上的石头泥巴一起往下滚。
华蓥山“病”了。问题出在山上,影响了“全身”。从地形构造来看,华蓥山所在的川东平行岭谷是我国最典型的褶皱山系,也是世界上三大褶皱山系之一。受川东褶皱带构造影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山谷相间,彼此平行,呈现出“三山两槽一江”的格局。其中,“两槽一江”沿岸的平坝、丘陵地区,是华蓥山区农业生产和城镇化建设的集中开发区。
“山”与“槽”,“槽”与“江”之间有丰富的水系连通,环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据广安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无序的过度开发,导致华蓥山区河湖污染严重,森林质量不高,地质灾害频发,也引发了人地矛盾紧张、产业形态滞后等问题,华蓥山也被贴上了“贫困山区”的标签。
寻找合适的“药方”
“治病”不再五龙治水
而是统筹治理,合力共“煎”一副“药”
为华蓥山“治病”,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当年,广安规划成立了500平方公里的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并开展了对区域内生态资源的修复。
在2014年至2017年申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期间,广安先后开展了“洁净水”行动、矿山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强力推进煤矿、采石场、采沙场关停并转与技术升级改造,减少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水环境的治理,采取PPP模式引进中国水环境集团参与治水后,国控、省控断面全面达标,保障了重庆等下游地区用水安全。
阶段性成效和区域性成效都不错,但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根据项目实施前对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进行的系统量化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分级为较差。
从治理内容上看,此前各个部门都有项目投入,山、水、林、田、湖的项目全都有,但为什么没形成“1+1+1+ 1+1>5”的效果?
“以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开的‘药’不是重复了,就是药力不够,功效没有发挥出来。”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专家马志刚负责《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编制,他在调研中发现,按照传统思路,管理山、水、林、田、湖的部门各自安排项目,项目管理和验收不能越界。比如治水的项目就盯着水,但问题根源其实在岸上。
试点就是要打破这种边界,实现生态系统整体修复。“现在我们把过去分开吃的‘药’,合煎成一副,但是每味‘药’放多少,先后顺序怎么样……这些都是从没有遇到过的难题。”马志刚说。经过与广安市国土、林业、环保、住建等10多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近一年的闯关,终于理顺了各方关系,《实施方案》正式出炉,华蓥山区的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与保护自此全方位展开。
按照施工蓝图,到2020年,“广安华蓥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将实现生态环境基本恢复,生态功能支撑和生态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实现华蓥山区“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结合区域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红色文化、绿色旅游、循环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治病”后如何康复
放弃开矿后,做强绿色产业
把“撂荒村”变“产业村”,未来将采矿废弃地变为矿山公园
根据《实施方案》,华蓥山区生态治理总投入预计超过100亿元,但国家首批支持经费只有10亿元。广安提出“一池水”理念,统筹多元化资金使用模式,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目前已筹集资金65.77亿元。
在前锋区芦溪河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中,总投资7.44亿元,先后整合世行贷款、区属国企资金、PPP资金、社会资本。近期完成招投标的华蓥市生态修复工程(海绵城市)PPP项目,拟投资9亿元,其中引入社会资本就达8.3亿元。
摒弃以矿山、森林、水等自然资源消耗换取经济发展的旧模式,广安正积极探索将生态资源转化为财富的新路径,试图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华蓥山区之路。
2017年以前,前锋区许家村还是一个典型的“撂荒村”,田块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根据因地施策的治理思路,引进广安正邦农牧有限公司在这里打造种养循环示范产业园,其中有1万余亩土地用来发展柑橘产业。从“撂荒村”转变为“产业村”的,还有大安镇飞凤村,在平坝地区种柠檬树并套种蔬菜,在半山种核桃,在高山区域则种植红枫等绿化树种。
更远的探索在旅游开发。在华蓥山(前锋区段)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现场,记者看到,挖掘机、运输车等大型设备正在忙碌工作。在项目治理过程中,有意保留了采矿留下的痕迹――废弃的矿井门洞、采石后留下的陡壁等。据前锋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环站站长袁昌华介绍,将把矿坑底部坑凹地方填平并覆盖土层,再根据矿坑地形进行复绿、复耕,采矿留下的痕迹将有计划地保留,作为未来矿山公园的元素。这些“矿”元素将被巧妙利用起来,经过精心设计,让它们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该项目现已完成废弃矿渣清理40万立方米,基本完成矿坑平整。后期修复后矿山将重新披上绿装,一草一木都是风景。
“根据规划,未来将依托现有的矿坑矿山群,以户外运动为核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川东北户外矿坑公园。”马志刚说,后期预计开发天空之网、3D体验道、极限场地、房车露营等旅游项目,打造“全景体验式的乡村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