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以同理心来办案 成都这个“三高”女法官一点不“高冷”

时间:2019-09-14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一个法官在四年时间里,平均每年审结案件超700件,最多的时候一年达到900多件,是什么概念?在成都高新法院,就有一位“高效”法官――方利敏。

她今年40岁,刚进不惑之年,同事们都喜欢叫她“方姐”。方姐的工作,就是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打交道,面对的也是一个个活生生、有情绪、有诉求、有烦恼的具体的人。

久而久之,她自己也在办案的过程中,收获了成长。案子审理又快又好,仅2018年这一年,她就承办了案件938件,结案786件,已结案件平均审理天数146天,其中调解122件、撤诉146件,调撤率34.10%,一审服判息诉率高达94%。

这个法官“不太冷”:依法公正审判,多点人性关怀

9月10日,坐在自己的工位上,方利敏的手机不时响起,助理催促她,上午有个案子要开庭,某某当事人今天要准备签调解协议,还需最后审查把关……她一一回复,“好的,马上就来!”

每天,她早上六点半就要起床,七点半到单位,然后就开始准备各种材料、开展阅卷工作等等。五点之后下班,她一般准时离开单位。

因为,在她看来,能够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半小时上班,自己的工作时间,也能提到思维最清晰、效率最高的时段,相应的,下班时间也能“准点”,就能多陪陪儿子和家人。

普通人印象中,法官的形象多是严肃、不苟言笑,仿佛这样才是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体现。在30岁之前,还在检察院工作的方利敏也这样认为。

直到自己真正进入法院,成为一名法官后,她发现,平日里正襟危坐的法官们,其实也是普通人。而法官们面对的每一个“当事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情绪,有诉求也有烦恼。而由于民事审判是跟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遇到的问题也各有不同,导致她的压力也在增加。

高强度的工作,也让方利敏开始思考,除了裁决,也许法官还能做点什么。

调解?给当事人思考的余地?或者,既晓之以理又普法释法?这些都是方利敏这些年来的工作经验。

说是经验,其实也谈不上。

她告诉记者,从事审判工作以后,她都是在各种案子中发现一些不同的特点,“法官首先是一个人,在保证依法公正的基础上,能否多一些人性关怀?”

  以同理心来办案:懂得换位思考,不能机械用法

去年9月份,方利敏被诊断出患上了某种甲状腺类疾病,身体向她发出危险信号。她面临一个抉择,要么请个假好好歇息一段时间,要么继续工作。

她选择了后者。

因为手上案子堆得紧,交给其他同事,她过意不去,还因为,对自己承办的案子,方利敏始终坚持要负责到底,“法官要尽职尽责,要对得起自己身上的法袍。”

谈到某个具体的案子,方利敏开始侃侃而谈。最初,她审理婚姻家庭案的时候,遇到女方当事人在开庭前不停地哭,吵着嚷着要达到诉求,但庭审之后却后悔的;有老人和子女产生财产纠纷,昔日亲属法庭上撕破脸皮的;也有庭前闹得不可开交,开庭时重归于好的……

种种情况,都让方利敏觉得,说不定自己哪一天也会经历。工作让她有机会接触各种家长里短,但生活也提醒她,法官既是一个裁决者、倾听者,很可能还会是一个亲历者。

而在具体的民事诉讼案件中,当事双方都会朝着自己有利的方面举证,所以撒谎的概率也很大。但对于方利敏来说,早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她总说,人要撒谎还是比较有难度,最终就是看你能不能骗到自己。

所以那段日子里,她经常提醒自己,办案时既要查清事实,也要懂得换位思考,要弄清楚双方真正的纠纷所在,再分析具体的法律问题,“我经常会给当事人充分思考的空间,也尊重他们的沟通,法官的职责是解决纠纷而不是增加矛盾,不能机械适用法律。”

她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还好,通过审理各种类型的案子,以及查阅大量的法条法规后,她也总结出自己的“秘籍”,并将此视为财富。有同事好奇,方姐办的案子那么多,为何服判息诉率居高不下呢?

每到这时,她会笑着说,“因为我懂得换位思考。”

四年审案两千余件典型案例入选全国年度案例

方利敏一篇随笔写道,她承认自己在工作中也曾经“高冷”过:“要么是因为我在同一天频繁回答同样的问题,所以对较晚提问的当事人回答简单、惜字如金,要么是因为我觉得己经解释清楚,而当事人却依然不明白,所以心生倦怠、不愿多言。”

在她看来,这种“高冷”的表现,实际上体现的是她当时的浮躁和不专业。

她虽然嘴上自嘲“不太聪明”,但每说一句话,她都尽量不说废话。在庭审当中,她也尽量不打断当事人双方的沟通、争吵,多年的审案经历带给她的,不仅是丰富的经验,更多的其实还是一种办案的“高情商”。

从2016年至2019年8月,她受理的案件超过了2800余件,其中结案2200余件,具体案由涉及41种,服判息诉率常年高达9成,二审改发率低于1%。

其中,《物保与人保相竞合时应如何处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诉王××等金融借款合同案》入选《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交通事故中的车辆“贬值损失”能否助长赔偿》入选《中国法院2016年度案例》。

  • 上一篇:眉山"老赖"写悔过书发朋友圈集赞:"我错了 要20个赞!"
  • 下一篇:中秋节 大熊猫青青享用特制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