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杨仕成
70年春华秋实,70年壮丽山河。
新中国成立以来,成都市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跃升。来自成都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4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仅4亿元、1958年突破十亿元、1987年突破百亿元、1999年突破千亿元、2014年突破万亿元,2018年达到1.5万亿元,经济总量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三位。成都用70年的时间,实现了经济总量成千倍的增长,实现了经济总量向万亿元的跨越。
2018年,在四川区域发展史上首次被定位为全省“主干”的成都,不但跑出加速度,还频繁与兄弟市州互动,承担起“主干”的引领带动使命。数据显示,70年来,成都充分发挥首位城市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持续为全省经济发展贡献成都“主干”力量,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稳定器”和“增长极”的突出作用。2018年,全市土地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3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342.77亿元,以全省2.9%的国土承载19.6%的人口、创造37.7%的经济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省比重由1952年的9.8%提高至2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由18.7%提高至37.3%;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占比由21.2%提高至48.2%。
成都正应时而谋、顺势而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坚持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的重大抉择,作为重塑城市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举。
夜间经济
成为经济增长新风口
全国不夜城榜单,成都居中西部首位
三千年历史沉淀,幻化出世间最美城市烟火气。在成都的夜晚,星光闪烁的锦江上泛舟,繁华高楼间,穿过欢歌笑语;越夜越热闹的太古里、春熙路,迎来了更加繁忙的时刻;或者是在小酒馆,懒洋洋地听一曲《成都》;抑或是在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找回属于自己的时光。
近日,最新发布的《全国不夜城榜单》,洞见夜经济带给城市的活力。榜单从每个城市夜间经济带的数量、每个城市成长起来的地方性美食和夜游地标著名度等四个维度出发,对全国主要城市进行了排名。在这份不夜城榜单中,成都排名全国第八位,居中西部首位。
发展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消费新动力和经济增长新风口。在成都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审议通过《成都市中心城区景观照明专项规划(2017―2025)》,规划明确了“一山双心、三轴四环、多廊多片”的景观照明结构,同时根据居住区、商业区、文化旅游区等7个不同的功能分区,对夜景氛围、点亮重点、照明时段等进行设置和控制。
立足城市夜景观营造,该规划包括成都中心城区以及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面积约4423平方公里,将构建“光耀天府、彩绣蓉城”的城市景观照明体系,展示成都特色夜景、提高市民幸福指数、拉动夜间经济发展、推广绿色环保照明、实现科学高效管理。
成都市将构建“一山、双心、三轴、四环、多点”的景观照明重点区域。“一山”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双心”为天府锦城和天府新中心;“三轴”为南北城市中轴夜景景观轴(人民南路―天府大道)、东西城市轴线夜景景观轴和锦江公园景观轴;“四环”为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及熊猫绿道、四环路及锦城绿道;“多点”重点优先建设双流机场、天府国际机场;火车东站、火车南站等交通节点、国宾片区(含金牛大道、迎宾大道等重要节点)、东安湖大运会主场馆及周边等重要节点;武侯祠、金沙等旅游文化节点。
绿道经济
打造“千亿级”新经济形态
独有的商业模式展现成都人生活美学
全长14公里的锦江绿道西郊河段,一路串联起青羊宫、琴台路、宽窄巷子、浣花溪、杜甫草堂等十多个成都文化景点。市民可沿着这条绿道漫步锦城西,像杜甫一样,沿途看清水绿意、赏四季繁花,体验更多的历史余韵,吸收更多的文化滋养。
锦江绿道上的成都江滩公园,通过引入皮划艇、沙滩排球、无边界泳池、极限滑板、电竞足球、文创市集等新业态新项目,不仅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新的消费场景,也推动了绿道的自我造血功能。
城市的生活美学构建,除了需要资金,更需要环境的构建,如果说城市生活美学也是新经济的一环,成都的绿道正是培育新经济的一块沃土。
天府绿道已铺就2607公里,三级绿道体系加快串联成网,今年将再开建1200公里;到2035年,绿道经济将打造成为“千亿级”的新经济形态。
作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抓手,成都自2017年起规划建设总长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这条“世界最长绿道”的建设,也是成都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践、充分彰显成都“生活城市”特质、培育未来可持续发展动能、回应市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一次改革创新实践。
随着天府绿道建设深入推进,成都将推动天府绿道生态价值转化作为下一步的重点。据介绍,成都将深度挖掘加快转化绿道价值,持续放大绿道增值效应,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提升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级,让更多市民享受“绿色福利”。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原则,率先制定绿道经济标准体系,把绿道经济打造成为成都独有的商业模式。
新经济
成为成都新名片
平均每小时至少新增4家新经济企业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2018年以来,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稳定在全国前列,独角兽企业数量在短短的1年时间内实现了从0到4的突破,新经济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市场主体和重大项目支撑更加坚实,营商环境和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在产业体系、话语引领、、场景培育、空间格局、要素集聚、生态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成都,平均每小时至少新增4家新经济企业、一年内培育出4家独角兽企业……“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新经济机会之城”已经成为其靓丽的城市名片。而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市百家新经济重点监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7.7亿元,增长29.5%。
在天府新区,以新经济应用场景构建为目标,以独角兽企业引进培育为根本的“独角兽岛”正在建设中,未来将成为集“新经济、新梦想、新城市、新建筑、新生活”为一体的独角兽企业孵化培育平台;在成都高新区,正规划建设瞪羚谷产业社区,重点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瞪羚企业,并加快实施种子雏鹰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四级梯度培育,形成梯次递进、成长有序、生态良好的创新型企业群落。
成都提出2019年要力争实现新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新经济总量指数(NEI)实现进阶升位,新增新经济企业50000家、同比增长20%以上,新增独角兽企业2家、准独角兽企业达到120家,新经济营收增长18%以上,推动一批新经济企业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假日经济
体现成都人文底蕴
中秋旅游,成都登顶新一线城市热度榜
着汉服、提灯彩、习诗词,在青城山―都江堰,身着汉服的游客成了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来自山城重庆的游客带领着亲朋好友主动加入到都江堰景区主题诗词PK活动,一场又一场精彩的互动诗词接龙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虽然雨下个不停,游客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们行走在5D“古风”的美景下,赏美景玩自拍,不亦乐乎。
根据主流OTA发布的大数据预测报告显示,成都中秋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位居中秋旅游新一线城市热度榜首位、全国最热门旅游目的地第三位;预计国庆假期,成都位居国内自由行最热门目的地第三位、客源地第四位。可以预见,成都市必将再次迎来游客高潮。
根据OTA在线平台假日预定大数据预测显示,今年“中秋”和“国庆”假期,文物古迹、博物馆、古镇内文化旅游景区将深受游客青睐。成都市将全面推广错时延时开放服务,公共文化机构、文博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要加大向社会免费开放力度。在安全等保障条件允许的基础上,鼓励景区景点适当延长游览开放时间,推出不定时延时服务,为游客提供温馨精致舒适的文旅服务体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
总投资近4000亿元
今年成都计划新开工服务业项目242个
成都作为西部消费中心和西南生活中心,是区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创新资源交互流和思想文化交汇流的中心。9月10日,成都市2019年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2019年市区两级计划新开工服务业项目242个,总投资达3971.3亿元。同时,今年1-7月,成都市新签约服务业项目331个、签约总金额4859.5亿元,新引进前海人寿、广州越秀等63家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在蓉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增至226家。
此次集中开工仪式项目,其中涉及电子商务16个,电子信息14个,会展经济4个,旅游运动15个,文化创意36个,现代金融16个,现代商贸81个,现代物流31个,医药健康29个,其中现代商贸占总项目比重达三成。
记者了解到,此次参加开工仪式的服务业项目中签约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达113个。包括计划9月开工的总投资20亿元的基准方中中国总部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川投信息产业总部及研发基地项目、总投资200亿元的天府国际旅游度假区一期项目。总投资21亿元的传化智联成都东部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40亿的蓝城文创小镇及田园综合体(一期)项目。
除此之外,计划年底前开工的则有总投资20亿元的红星美凯龙・万都国际商业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言几又(天府)国际文创中心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宝能成都青白江综合智慧物流项目、总投资14亿元的龙门蜀源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区项目等。
113个投资超10亿元项目集体开工的背后,是成都不断提升的服务业重大项目招引落地加速度。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