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不平凡的奋斗历程,老干部老同志们心潮澎湃――
一张照片讲述一段历史,一段历史心生一种感怀。
9月25日上午,成都锦江大礼堂,巨幅展板吸引了很多老干部老同志的目光。86岁的省委党校原机关党委书记王宇治在一张老照片前久久驻足,照片文字说明写道:1970年7月1日,攀钢1号高炉建成出铁。
铁水奔流、钢花怒放。那一年,正在攀钢支援三线建设的王宇治现场见证了攀钢第一炉铁水的炼出,“近半个世纪过去,当时的景象仍历历在目。”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铿锵步伐,巴蜀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天,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老干部老同志报告会上,1200多名老干部老同志齐聚一堂,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本报记者 林凌 刘佳
骄傲――
看巴蜀巨变,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
“195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24.6亿元,去年突破了4万亿元。”原省物价局局长经荣生清楚地记得这组对比数据。
跨越式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曾在攀钢工作12年的王宇治亲身体会到四川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壮大过程。“从上世纪60年代起,像攀钢、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建设,为四川发展持续作出贡献。”王宇治说。
跨越,还体现在基础设施上。站在有着“川藏第一桥”的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照片前,原纺织厅副厅长冯杰人感慨,“以前到藏区得花上一两天时间,谁曾想现在‘天堑变通途’。”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高铁网络不断扩大、在建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展翅欲飞”……不少老干部老同志感叹道,“‘蜀道难’已成为过去时。”
四川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卢铁城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发展。四川从1978年的22所发展到如今120余所高校,在校生从1978年的3.5万人发展到去年底的260余万人,“40多年的努力,实现了跨越发展。”在卢铁城看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年来民生持续改善,“脱贫攻坚战役中,500余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也是一大佐证。”
从经济社会发展到城乡面貌变化,从基础条件改善到人民生活幸福,省政协原副主席解洪用“骄傲”二字直抒胸臆,“把巴蜀巨变看作一个透镜,我们可以更深刻、更真切地感受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感受到发展之变、民生之变。”
信心――
看蓝图绘就,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70年巴蜀巨变,成绩由何而来?在省检察院原检察长龚读纶看来,这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四川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
历史的接力棒传递。省委作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战略部署,绘就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宏伟蓝图。
“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原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宋伍生拿出最新数据佐证: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7.9%。“‘5+1’现代产业体系的打造也抓住了四川的优势产业。”
对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尚林盛深有同感。他认为四川有着很好的发展基础:“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从发展态势来看,电子信息产业在今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四川是农业大省,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是党中央赋予的任务。在原省农业厅厅长滕彩元看来,这些年四川的农业得到跨越式发展。对于省委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他注意到一个细节: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这说明我们在既定目标上持续不断发力。”
“推动文旅融合是大势所趋,四川优势独特、大有可为。”原文化厅巡视员泽波说,近年来,四川总体实现了由文旅资源大省向文旅经济大省的跨越。他相信,文旅融合发展也将为四川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蓝图绘就,老干部老同志们信心满满:四川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坚定――
守初心担使命,继续发挥好老干部老同志优势和作用
“不单是生活上关心,每当省上有大事要事,都会及时向我们征求意见、进行通报。”虽然已退休多年,原省粮食局副局长陈金龙仍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对老干部老同志们的关心关怀。
“虽然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但党员的身份不能褪色。”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副局长张辉说,只有初心不改,保持革命者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才能带动身边的人散发正能量。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扎实有序开展。老干部老同志们表示,将认真开展好主题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做到坚守初心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
“事非经过不知难,四川70年的发展变化,每一步都来之不易。”原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邬永泽说,作为一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将按照组织要求,尽己所能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当好宣传员,为中国、为四川的发展鼓劲加油。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干部老同志们纷纷表示,在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征程中,将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再接再厉,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