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2019年汛期结束!”10月10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自当日18时开始,结束全省各级防汛值班,这也意味着四川全部转入汛末蓄水时段。
每年汛末,四川都要逐步启动水利工程蓄水,以备冬春之需。不过,今年是四川近年来汛末蓄水启动最晚的一次,也是“动静”最小的一次,这是为何?
□本报记者王成栋
1 一个“奇怪”现象
四川已快完成蓄水任务,甚至担忧多出的水咋处理
“从整体的量上来看,四川已经快完成蓄水任务了。”10月10日晚,在汛期值班结束后,省农水局相关负责人看着刚出炉的数据介绍,“用个玩笑点的说法,就是‘刚一开始就要结束’。”
根据统计,截至9月底,全省各类水利工程总蓄水量超过88亿立方米,占汛末蓄水计划的99.3%,比多年平均值增加5亿立方米。其中,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计划量的100.1%,小(一)型水库(库容100万至1000万立方米的水库),实际蓄水量已达到计划值的100.5%。
实际蓄水量多,也使得川内大部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汛末“动作偏小”。
“我们基本还在汛期状态,上游来多少水就放多少出去。”武都水库管理中心主任助理邓香铭介绍,截至目前,管理中心并未下达蓄水令,一直是出入库平衡状态。这并非个例,亭子口水库、紫坪铺水库等省内骨干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也均表示,当前的蓄水动作并不大。
“有的水库甚至还要考虑多出来的水怎么处理。”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坦言,通常在经历汛期考验后,水库等水利工程或多或少会出现部分损坏,影响工程的运行状况和蓄水能力,“例如,有的水库可能会出现闸门、泄洪洞等破损,这使得它无法长时间在设计水位运行。”前述负责人解释,因此除开本身库容相对较大,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还会根据工程设施自身的运行状况、设计标准来安排蓄水,“蓄水也并非越多越好。”
2 一次全面分析
汛期“三多”,导致蓄水提前库容偏多
往年的汛末蓄水,始于9月中下旬。而今年10月才开始的汛末蓄水,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结束了,这是为何?
“还是要从气候角度来分析。”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汛期的整体降雨量、降雨时段分布和区域分布,都会影响汛末蓄水的安排。
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汛期全省整体呈现降雨量偏多、秋雨日数偏多、区域性暴雨偏多等“三多”现象。
统计显示,今年汛期全省平均降水量为797.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8%,其间除攀西地区外,全省多数地区没有发生伏旱和夏旱;全省共出现区域性暴雨6次,位居全省同期前列。
“这些都会导致水利工程的底水(进入某一时段时,水利工程的实际蓄水量)偏高。”省水利厅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9月底,全省各水利工程蓄水量超出去年同期1亿立方米以上。
秋雨日数多,则是当前各水利工程“喝饱”的直接原因。根据统计,9月1日以来,全省降水日数比常年同期偏多3.3天,其中盆地大部偏多4-8天,这也导致全省蓄水量同比8月增加5亿立方米,大大高于往年同期。
“9月12日至15日,川西北、川北地区普遍经历了一次强降雨,更是当下库容偏多的主要原因。”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区域均是川内主要江河的发源地或上游,也因此,涪江、嘉陵江、岷江流域均在强降雨期间发生明显水位上涨。
“这次强降雨过程,让我们的库容直接增加了上亿立方米。”邓香铭坦言,在强降雨期间,武都水库先后数次调度洪峰,“这样的削峰滞洪,就等于提前开始了汛末蓄水。”
3 一场提前谋划
区域分布不均加迎战暖冬,我省或将拉长蓄水时间
即便目前蓄水状况良好,省农水局相关负责人却仍有担忧,“不能说蓄水工作就彻底完成了。”
原因有二。首先,各地目前水利工程蓄水状况不一。例如,从工程类别来看,目前全省小(二)型水库蓄水量占汛末蓄水计划的98.1%,山平塘蓄水量占汛末蓄水计划的97%;从区域来看,受汛期降雨偏少影响,甘孜州局部、攀西地区、盆地南部与盆地西北部部分水利工程蓄水量相对偏少。
“这些区域夏季降雨较往年偏少1-3成。”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导致前述各地蓄水量偏少、增加了冬春连旱发生的风险。也因此,必须提前储备足够的水源。
其次,根据预测,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四川将会维持高温少雨的天气。根据省气象局初步预测,其间,全省大部气温将偏高0.5℃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
“这将导致冬春期间全省用水量升高。”省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绝大部分水利工程而言,除开冬春季节的生产生活用水负担外,还要负责各河流的生态用水,“而且在气温偏高、降雨偏少的气候下,生态用水很有可能会猛增。”以今年春季为例,由于气温快速升高和降雨偏少,盆地及攀西地区部分水利工程即便完成了去年汛末蓄水任务,也不得不在今春部分时段启动应急输配水措施。
省水利厅厅长胡云则表示,近期我省将会组织多个部门联合会商,进一步研判今秋至明春全省天气情况,进一步分解细化汛末蓄水任务和措施,“如果秋雨持续的话,可以拉长汛末蓄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