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电网“天路”建设者王泽贵:22年跑遍四川群山 修建全球最先进输电工程

时间:2019-10-15

王泽贵

电网“天路”建设者们穿越雪山。

刘湘钒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 摄影报道

国庆前夕,王泽贵专程从成都坐了3个小时车,再次来到泸定,要实地看到工程进展,他才放得下心。22年来,这位戴着一副方框眼镜,皮肤黝黑的汉子,常年待在四川群山之间,甚至是无人区,开展四川电网“天路”的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这位一线建设者已经参与了30多项工程建设,其中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条特高压直流工程。

这些年,他看到一座座电力铁塔矗立在大山之上,感受到家家户户通电的喜悦,也见证了四川丰富的清洁能源通过特高压“天路”,送往上海等东部地区,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着有力保障。

深入无人区与蚂蟥为伴

经过5个小时徒步,王泽贵一行才抵达雅安一处无人区的T160塔位前,由于清晨下雨的缘故,上山的路十分泥泞。不仅是道路难走,在撩起裤腿后,几只蚂蟥挂在小腿上,已经“喝饱”了。

“打火机一烫就下来了。”9月28日,来自国网四川送变电公司的王泽贵告诉记者,雅安山地多,雨水是常事,越往潮湿的山林走,遇到蚂蟥的概率也更高。从1997年参加工作至今,他已经摸清了四川大部分山区的特性,尤其是雅安地区。

当时,他们负责的是雅安水电送出加强工程的一部分,要穿过无人区建设12公里的线路,共有24座铁塔,运送的建材、物资超过了1万吨。“这项工程主要是将甘孜等地的水电资源,送到其它有需要的地区。”王泽贵说,由于工期比较紧,所有建设人员都在加班加点,即使是雨天,也得冒险进入无人区勘探。

“塔位左侧是超过40度的陡坡,安全风险高。”

“右侧的平坡可以利用起来,稍加处理,是可以堆放百吨物料的……”

到达现场后,王泽贵不断变换位置进行踏勘,然后对每一个作业点都进行规划,确保所有工作都能同步开展。

参与中国首条特高压直流建设

备受瞩目的特高压输电工程,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工程。

2010年7月8日,“西电东送”大动脉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成功投运,每年可向上海输送电量320亿千瓦时。这项工程先后荣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和“国家优质工程30年经典奖”等殊荣。

当时,王泽贵便担任了该线路施工的项目经理。由于该工程跨越地形复杂,且安全风险极大。每天上午6点左右,他便开始在施工区域、项目指挥部来回跑,“这个是国家的重点工程,而且全世界都在看着,更不能有一丁点儿的马虎。”

那时候,昼出夜归,每天工作15小时成了常态。最终这条从宜宾向家坝一路向东,连接上海的输电天路成功建成,不仅将四川丰富的水电送出去,还为上海等地区提供了可靠的供电保障。

22年间,他先后参加了30余条重要线路的施工建设。不管是从雅西高速往凉山地区,还是沿着国道318线,都能在蓝天白云下,见到一座座电力铁塔矗立在雪域高原、崇山峻岭之上,成为一道道震撼的风景线,而这当中有不少就有王泽贵参与建设的身影。

搞出10多件专利“黑科技”

“搞建设更要了解掌握新技术。”王泽贵说,不管是当年骡马队取代人力运输,还是现在的索道取代骡马,掌握技术总能让建设更加省时省心。

比如,在2008年参与特高压建设时,一向爱搞创新的他,便带领小组成功攻克方形基础倒角、直锚基础施工、抱杆研制及长横担吊装等七大特高压施工技术难题。

王泽贵搞出的新技术、新设备也都是从一线工作中而来。

“我们常年会在高海拔、地质破碎地区施工。”他说,比如所建的马色线几乎都在深山峻岭当中,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施工人员容易发生高原反应,而且地质条件脆弱,又容易发生坍塌。

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开工前,他和创新工作室的小伙伴,针对这样的高原情况,研究出了一种可以保护深基坑施工人员的应急逃生笼,经过安全测试后,已经可以使用了。

截至目前,坚持奋斗一线的王泽贵,与团队完成了包括“数显存储游标卡尺”“轻型导线压线滑车”“牵引绳压绳滑车”在内的10余项专利发明,其中有不少还获得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

  • 上一篇:成都:老人为健康不惧非议 古稀之年跳钢管舞锻炼身体
  • 下一篇:《哪吒之魔童降世》角逐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