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明年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成都片区涉4个市县

时间:2019-10-19

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规划范围

到2020年,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到2035年,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域

10月1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发布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在10月17日―30日期间,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该《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初步形成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功能。到2035年,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域,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域,世界生态教育展示样板区域。

明年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成都涉4个市县

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规划范围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总面积为27134平方公里,其中四川2017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4.36%。其中,成都市1459平方公里,涉及崇州、大邑、彭州、都江堰4个市县。

根据该《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将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健全和完善管理机构,完成自然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采取近自然恢复措施,逐步恢复和联通大熊猫受损栖息地。建立完善的工矿企业退出机制,逐步退出不符合保护要求的产业。初步建设一批“生态友好型”示范村、示范户。初步形成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功能。

到2035年,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域,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域,世界生态教育展示样板区域。

核心保护区占总面积的74.22% 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

按照地理分布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空间布局为“一园四区”,四川境内涉及岷山、邛崃山-大相岭两个片区,陕西境内涉及秦岭片区,甘肃境内涉及白水江片区。

综合考虑管理强度、管理目标、资源特征差异、生态搬迁等工程管控措施,试点区分为核心保护区与一般控制区,核心保护区占总面积的74.22%,一般控制区占25.78%。

核心保护区是维护现有大熊猫种群正常繁衍、迁移的关键区域,也是采取最严格管控措施的区域。其范围在哪里?根据《征求意见稿》,将大熊猫野生种群的高密度分布区以及其他重点保护栖息地等优先划入核心保护区,基本包括现有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部分缓冲区、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保育区、风景名胜区受保护区域、国家一级公益林中的大熊猫适宜栖息地。

根据调查,核心保护区内有大熊猫栖息地14456平方公里,野生大熊猫1519只,分别占国家公园内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的80.07%、野生大熊猫数量的93.13%。

一般控制区是实施生态修复、改善栖息地质量和建设生态廊道的重点区域,总面积6994平方公里。其中,四川4659平方公里,陕西1235平方公里,甘肃1100平方公里。

大熊猫国家公园经评估后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管理,实行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两区管控,严格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

建立四级管理机构体系 鼓励社会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要求,试点期间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省级管理局-管理分局-保护站”四级管理机构体系,建立统一管理、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

同时,该《征求意见稿》指出,将建立社会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运行的机制,鼓励当地社区、企业、学校和个人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和发展。鼓励社区居民应征生态管护和社会服务性公益岗位,提高保护意识,为生态建设和绿色社区建设贡献力量。积极吸纳社会企业参与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为农林产品提供有机种植技术支持、销售渠道和宣传平台;为富余劳动力和迁移安置的居民提供工作岗位。积极鼓励大专院校及中小学以集体或个人的形式,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自然教育,并吸纳其积极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管护、宣传、科普等服务工作。

设立自然教育展示基地 开展生态体验活动

记者还注意到,大熊猫国家公园在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将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开展教育与体验活动。设立自然教育展示基地。在三省管理局改扩建大型自然教育展示基地各1-2个,包括博物馆、实习基地、“VR”体验馆、自然学校等。

严格按照分区管控要求,结合现有生态体验点分布,在一般控制区建设80-100个生态体验小区,依托现有设施设备,开展生态体验活动。生态体验小区周边依托现有城镇,为访客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

相关链接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范围涉及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和大邑县4个市县。那么,成都片区进展如何?

根据市公园城市局最新消息,前期,我市完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现有保护地基础设施的调查核实、资产清查统计、边界和功能区划微调等工作,为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提供基础信息。

2019年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在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挂牌,已起草报送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机构设置草案》,初步明确了领导体制、职能职责、内设机构等相关内容。下一步,将按照统一部署,根据批复结果,抽组人员,完成管理机构组建。

本报记者 王琳黎 本报制图 曹劲松

  • 上一篇:成都交警净化交通秩序 严查在车行道兜售物品的违法行为
  • 下一篇:非遗节成华分会场:“工业风+传统艺术”吸引市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