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成栋
“说一千,道一万,种养环节还是根本。”10月22日,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会在成都举行,四川、江西、山东、吉林和云南5省代表在发言中不约而同聚焦“好药材”。
无独有偶,就在前一天的中医药生态资源产业化发展论坛暨凉山州中药材产业规划专题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总经济师杨超也再三提及“数量之外,还要看质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种养环节都是产业的基础。
靠经验 中药材品质难保证
中药材种植养殖已成为我省部分地区、特别是山区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增收往往因种养、管理、采收环节因素而打折。
“夏天水浇得多,没想到售价就不好。”会场,凉山会东县天艾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照宇提到,今年的艾草品质和价格均出现下滑,事后调查,原因是种植户对灌溉量的把控主要“靠经验”。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养殖上。去年,广元一家林麝养殖基地所生产的麝香被客户大面积退货。原因是养殖时饲料添加剂把控不严,影响了品质。养殖基地负责人杨斌介绍,仅此一项,养殖场就损失50万元左右。
“看到这样的案例,确实很心痛。”省林科院一位川贝研究专家表示,中药产业现在主要的短板之一,就是种养与加工的脱节。
定标准 倒逼中药材规范种养
省科技厅副厅长田云辉提到,我省自1999年创建国内首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以来,累计审定推广中医药品种45个、培育16个,“这些都是有标准的。”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苗医药分会会长杜江表示,可从中药标准化入手,倒逼药材种养环节。与会代表还呼吁,建立统一的中药材添加物负面清单和标准,以此为基础,为种养环节的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省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处处长周古鹏表示,标准往往只是“最低门槛”,要想进一步提高质量,地方标准的设立也要跟上,各地气候、地形不一样,种养环节管理要求也不一样,部分地方标准最好以市州为单位。
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正在加快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中成药培育计划,以川产道地中药饮片品种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推动中药工业实现药材质量控制标准化、检测手段科学化,全面布局检测力量,倒逼种养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