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婷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也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如何通过金融创新补齐这块短板,从而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近日召开的省政协十二届第七次常委会议上,各民主党派省委、省政协各专委会、市州政协和省政协委员纷纷出谋划策。
政协乐山市委员会指出,县域金融目前存在金融机构信贷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供需矛盾突出,企业融资方式不多、涉农服务不优等问题。对此,他们建议,稳定国有商业银行县域网点,鼓励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县域主要乡镇增设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支持证券期货、保险类金融机构到县域设立营业网点或代理机构,促进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等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种类金融机构相互并存、互为补充的地方金融体系,激发金融内在活力。
省政协常委田亚东建议,深入推进县域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激励和引导各金融机构在县域发起成立村镇银行,扩大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不断丰富“两权”抵押贷款产品和供给主体。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老话题,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应注意多渠道并举。”田亚东认为,除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作用外,还要大力扶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帮助地方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产品创新。
政协乐山市委员会建议,可根据中小企业经营实际和资金需求特点,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简式快捷贷款、跟单贷款、库存商品抵押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商圈联保贷款等多种形式的金融产品。
致公党四川省委建议,扩大现有的政府应急转贷基金规模与投放力度,建立与金融机构联动的信用贷专项基金和协调机制,帮助龙头企业、重点企业解决倒贷、续贷和信用贷等问题。
“国家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县域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力度,增加补偿制度供给渠道。”政协乐山市委员会进一步建议,出台《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激励办法》,强力引导、鼓励、支持和促进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扩张,同时健全担保体系,建立信贷风险补偿制度,设立中小企业和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提高金融风险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