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红霞
自从在第六届成都“鱼凫杯”优质稻米品鉴活动中斩获银奖后,四川鼎盛和袖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丹就一直很忙碌――不断有人来洽谈合作,短短数天,种粮大户、专合社订购“野香优9901”稻米品种的种植面积已超过5万亩、金额超过400万元。
金奖得主,“又香优龙丝苗”品种的拥有方――成都邑安硒谷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友明则忙着设计包装,准备注册自己的品牌,“明年正式投入市场。”
这样的“盛况”,在“鱼凫杯”获奖稻米品种企业中并不鲜见。在成都市种业协会会长林金平看来,这意味着“产自成都的好大米正在走向人们的餐桌。”
比如在“鱼凫杯”上获奖的“宜香优2115”,已是第四年蝉联“鱼凫杯”对照奖。这个由四川省绿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宜宾农业科学院联合开发的优质稻品种,米质达国标二级优米标准,曾获得2018“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宜香优2115”成为西南稻区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种植面积累计超过1000万亩。
曾经获奖的成都天府农作物研究所培育的“正优538”,凭借产量高、脱水快、很适合机械化插收等优点,也赢得客户口碑。今年,崇州一个大户种植了1000多亩“正优538”,加工后的大米卖到每斤3.5元,最高品质的米每斤卖到7.5元。
转变,得益于不断加大的政策支持力度。“近年来,成都将制种纳入粮食规模化种植补贴,每亩最高补贴200元,开展了制种政策性保险,多项补贴可重复享受。同时,在制种核心区配置种子烘干成套设备,全市共建107个烘干中心,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水稻制种业的发展。”林金平说。
截至目前,成都已培育、筛选出“宜香优2115”、“川优6203”、“宜香优7633”等一批优质稻品种,形成一个优质种子资源群。全市231万亩水稻种植面积中,优质稻占比91.7%,平均亩产均超过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