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钟振宇)近日,在《四川省志(1986―2005)》审核委员会第45次终审会上,《四川省志・总述》《四川省志・人物志》通过终审验收,标志着省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总体量为5000余万字的第二轮《四川省志》92个分卷全部完成终审验收,编修工作圆满结束,近期将全部进入出版阶段。
地方志在“鉴往知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国家民族“记忆工程”。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级政府的法定任务。第一轮《四川省志》记述的年代为1840年至1985年。2006年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编纂方案,正式启动第二轮《四川省志》编修。第二轮《四川省志》记录时间的上限为1986年、下限为2005年,这是四川人民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重要历史时期。整部志书5000余万字,内容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除了按行业分类的志书,我省还规划了包括“川”字号的《川菜志》《川酒志》《川茶志》《川剧志》,以及《九寨沟志》《武侯祠志》《都江堰志》《乐山大佛志》等特色志,充分彰显了巴蜀文化特色。
据不完全统计,启动编修以来112个省直部门(含中央驻川单位)、特色志承编单位直接参与资料收集或志稿撰写、审稿人数超过5000人。其中,由省委办公厅牵头承编的《中共志》,有39位退休(或在职)厅级干部参与。我省一批知名文史专家十年如一日忠实履行审核委员会成员职责,从各自专业角度,对各分卷提出大量补充完善意见,为志书提升质量作出了贡献。
当前,省地方志办正加快第二轮《四川省志》尚未出版分卷的出版进度,同时开展第三轮《四川省志》编修前期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