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伍海就来到位于高新西区的格芯(成都)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工地。按照施工进度,动力厂房区土方作业、主厂房桩基作业、工地外围护栏建设都要同时展开。而如何安排施工作业人员,作为项目责任工长,伍海全都了然于胸,并提前做了安排。
50%以上桩基工程完成,明年3月前完成项目建设……这座位于高新区西部园区的格罗方德晶圆代工厂――Fab11,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标准最高、体量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之一,届时将改变成都乃至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版图上的布局。
而事实上,该项目从正式签约、举行开工仪式,至今过去不过两个多月。从项目动工建设,伍海就参与进来,亲眼见证了眼前的荒草地变为工地。因此,项目明年建成,也让他更加充满期待。
高峰期六七千人同时现场施工
8台打桩机一字排开、齐头并进;8台挖掘机保持队形,运转不停……4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项目工地,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在动力厂房区,伍海像往日一样,巡视项目进展,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工期紧,任务重,这就要求我们按照施工进度,有条不紊地加快建设。”伍海介绍,一般而言,常规电子厂房从设计到施工完成,需要约18个月时间,而规模更大、施工要求更高的Fab11项目,须在12个月完成建设。毫无疑问,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硬仗”。
“仅在动力厂房区就动用了8台挖掘机,24台自动装卸车。”伍海介绍,为了保障项目在明年3月前全面完成,达到设备调试、生产的基本条件,现场将通过推行“5+2”“白+黑”的施工方式,增配人员及机具设备。“到建设高峰期,预计会有六七千人同时在现场施工。”
作为项目责任工长,伍海担负着更多的责任。“要随时了解施工进度,遇到人员不够要赶紧协调作业人员,以保障工程进度。”他介绍,目前,正在进行动力厂房区土方作业和项目基地外围护栏建设。因此,这些重点作业区,也是伍海巡视的重点范围。
整个项目总占地近76万平方米,相当于1800个标准篮球场的大小。“围绕外围一圈走下来,差不多要花费一个多小时。”伍海介绍,每天自己都要巡视两次。“从手机上的运动数据来看,自己每天都要行走4万多步,可以说是笑傲微信朋友圈。”伍海笑着说。
8台挖掘机每天挖掘1万多土立方
在项目指挥部,施工进度按照红蓝线标示得一清二楚。在旁边的“白板”上,写着前一天施工完成情况,今日的施工工作量。昨日完成:Fab厂房打桩500型98根,600型171根;围墙基础施工80米。今日任务:完成3#塔机安装,CUB厂房排水沟施工;动力站主道路开挖。
从事建筑行业近八年的伍海,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格罗方德这么大的项目:按照BOD(基础设计)规划,Fab11厂区共有16类建筑与构筑物,包括生产调度及研发厂房、芯片厂房、动力站、化学品供应站和地下雨水蓄水池等。
“只有按照工程施工进度,高质量完成每日施工作业,才能保障整个项目如期完工。”伍海表示,每个施工作业点人员是否到位,工程设备是否配置足够,已完成的项目是否达标,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这些都要认真检查。
在动力厂区域,8台大型挖掘机正在紧张运转中。“动力厂房土立方作业,是当前施工的重点区域。”伍海介绍,该厂房的土方工程作业预计工期7至8天。为了加快施工进度,24台工程运输车来回不停运转。为减少施工作业量,土方作业都是运转到项目工地的一隅,以备项目建成后进行回填。
“再有3天时间,动力厂房区土方作业就能完工。”伍海介绍,一天下来,每台车要运20多趟,整个区域每天要挖掘一万多土立方。
动力系统等复杂体系同步建成
电子信息是成都直面全球产业格局最具竞争力的名片。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等领域已具备相当规模,吸引了英特尔、华为、戴尔、纬创、富士康、仁宝、联想、京东方、德州仪器等一批世界级企业来蓉投资,具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终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较为完整产业链,形成了领先中西部乃至全国的发展优势。
而此次“百亿美金”级的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成都制造基地项目落定成都,将使成都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实现从IC设计、晶圆制造到IC封装测试的全“链”合璧,加快成都向国际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迈进。
“不论是工期,还是建设规模和难度,这对我们都是一种挑战。”伍海表示,与常规厂房项目相比,该项目最大的难点在于复杂的生产系统,在几十万平方米的空间内,囊括了动力系统、特殊气体站、超纯水系统等复杂体系,并要在建设中同步完成。
同时,作为集成电路乃至芯片级的制造工厂,其关键部位建筑材料和专用设备的技术指标要求都非常高,很多建材、设备需要从全球范围内精挑细选“量身定制”。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有信心如期建设。”伍海表示,能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作出贡献,自己感到由衷自豪。“虽然项目还没建成,但自己的亲朋好友已经迫不及待,希望今后能到这里来工作。”
按照成都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力争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成为首个上万亿的工业产业,建设为国家先进电子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西部经济中心提供强力支撑。
袁道斌 程廷静 本报记者 杨彩华 摄影 胡大田
原标题:每天4万步 用脚步丈量成都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