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下午7时30分,金堂县北河波涛汹涌,水位持续上升。 本报记者 杨树 摄
8月12日下午5点半,在位于金堂县城的北河二桥下,水已漫过桥栏杆,并开始缓缓漫上街道。84岁的居民袁大爷晚饭前又来到大桥上看涨水:“今天早上看水已经退下了,现在又涨起来了。”
当天下午,根据最新水雨情信息以及上级防汛和水文部门情况通报,预测沱江三皇庙水文站将在12日22点左右洪峰流量达7200立方米/秒。经会商研判,金堂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将橙色汛情预警(Ⅱ级)升级为红色汛情预警(Ⅰ级)。
洪峰来临,金堂如何安然度汛?8月12日下午3时许,记者一行来到金堂县城北河二桥附近,直击洪峰过境现场。□本报记者 张明海 陈昊 张红霞
直击
人员有序撤离
沿街商铺早早做好充分准备
晚上6时30分,金堂县城河水仍在缓慢上涨,部分临街铺面已经进水――在这之前一个多小时,靠近大桥的复兴街口,水已经进入街道,停在路边的车辆陆续开走,河边围观的人群,也开始撤离散去。
晚上6时38分,位于北河二桥附近的一挑香味面面馆的老板,给最后一名顾客下了“逐客令”,并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转移。而不远处的一个小超市内,老板娘也已经把一米以下的货柜全部清空,准备迎接即将进来的洪水。
对洪峰表示淡定的,还有林凤霞一家。林凤霞一家在北河二桥附近开了家旅馆,10年来已经经历过多次洪水入侵。今天下午,林凤霞一家早早地把位于一楼大厅的电脑等贵重物品搬到楼上,一家人静静地打开玻璃大门等着洪峰到来。“把门大打开是要顺应水势,如果把它关上,洪水反而要把玻璃门毁坏。作为在河边长大的人,对此,我们早就有经验,而且也都习惯了。”
晚上7时零9分,北河二桥一带街上已少有行人。
洪峰悄然蔓延
一线人员踩着“水线”有序后退
晚上8时40分,洪水还在继续上涨,慢慢深入街道,轻轻拍打着街道的两侧,在地面上划出一圈圈的黄色涟漪。街道两侧店铺,早已空无一人,只有工作人员电筒光在空中不断地闪动,关注着水势的发展――顺着水势上涨过来的方向,记者一行把车往后挪动了几十米。
金堂县公安局法制大队大队长李继军和同事们一直踩着“水线”,“水线”前进一步,他们后退一步。
“下午开始,我们已在桥头设立卡点,拉起警戒线,实行交通管制。桥头大喇叭也一直反复播放着金堂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的安全提示。”李继军告诉记者。
等待中,洪峰悄然到来:晚上9时35分,金堂县三皇庙水文站报来流量6560立方米/秒;22分钟后达到6590立方米/秒。晚上10时02分,洪峰达到最大值6600立方米/秒,大约15分钟后,开始慢慢回落,10:30分左右,最大洪峰安全过境。
“等洪峰退去后,明天一早就开始大扫除。令人欣慰的是,洪峰比预测的要小一些。”李继军说。
“前年7月份的洪峰比这次还大,都涨到入屋一米多挂电风扇这个位置来了。今年还好,没咋个进屋没,明天的大扫除要轻松一些。”经历过多次洪水的林凤霞一家,仍然很淡定。
救援
金堂
桥被淹了4艘冲锋舟孤岛救援
一个小时,水位暴涨。“平时水深3米左右,猛涨后水深达10米。这座桥是我们到村上的唯一通道,桥淹了,我们就在孤岛上。”8月11日,一轮暴雨过后,金堂县白鹭岛通往村上的唯一一座桥没入水中,金堂县栖贤街道幸福村7组和8组的26名村民被困一夜。
8月12日一早,4艘冲锋舟挺进沱江支流,10余个来回将这26人全部转移。□本报记者 陈昊 张明海
一个小时 水位上涨两三米
“水漫桥面,很快,跟到天就黑了。”8月12日中午,栖贤街道办副主任贺云打着赤脚站在淤泥里,脚趾头已被泡得泛白。
从11日下午5时30分开始,贺云和当地干部群众、民警辅警80余人组成应急救援队,转移白鹭岛上的560余名村民。“根据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示,预计白鹭岛会有较大汛情,我们提前一个多小时通知了村民。5辆大巴车就位后,救援队徒步进岛接人,陆续转移出530余人。”贺云说。
当晚7时过,水漫到了桥面,“也就1个多小时,水位涨了两三米,就不能过桥了。”贺云介绍,“水涨起来时,鹭丝桥连带两侧岸堤,水面宽达数百米。”贺云说,白鹭岛当时还剩下26名村民没转移,“天黑水急,人心更急。”
逆水行舟 4小时救援脱困
漫长一夜到天明。12日早8时,栖贤街道调来2艘小型冲锋舟,成都市警备区应急救援大队出动2艘大型冲锋舟,挺进沱江支流。
“当时洪水流量已达近6000立方米/秒,洪水漫过的地方有很多农作物,搅在冲锋舟的螺旋桨里,这时就只能停下冲锋舟,用手扯掉再前进。”贺云说,冲锋舟逆水向上然后折回,如此10余个来回,前后4个小时,终将26名被困村民全部转移。
8月12日下午6点过,在栖贤街道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安置到此的梁楷刚吃完晚饭。“昨晚11点多转移出来的时候太晚了,吃的是方便食品,今天有专门的厨师给我们做,一天都吃的热的。”梁楷说,现在白鹭岛还有几名巡逻队员在防汛塔监测水位,“刚和巡逻队员联系了,我家现在应该也没有淹。”
栖贤街道办副主任肖菊芳介绍,街道办专门成立了安置小组,由15名人员组成,为幸福村受灾群众提供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