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向明 唐子晴
8月13日一早,攀枝花市米易县麻陇彝族乡黄草坪村的沙日木迅速扒了几口饭,就背上竹筐往自家青花椒地赶。“青花椒已有老板预订,约好一周来收,等下还有家里的鸡、羊、猪要喂,忙得很!”皮肤黝黑的沙日木,顾不上多说又加快了步伐。
量身定制的“家庭产业”,让沙日木在脱贫奔康的路上有忙头,更有盼头。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米易县把脱贫攻坚质量摆在首位,聚焦“硬骨头”,牵住“牛鼻子”,一户一策,精准施策,扎实推进今年589户2921人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和25个已退出贫困村、3831户15153人已脱贫人口高质量巩固提升工作。
家家念好“产业经”
“想都不敢想,65岁了还能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沙日木家以前完全靠天吃饭,家里只种些玉米,出什么就吃什么。
去年,沙日木家脱了贫,新修的房子干净敞亮。新房住人,老屋当工作间,放些工具饲料,其中一个半人高的塑料大桶特别显眼。
原来,多年来,黄草坪村供水困难,每年4-6月都会季节性缺水,村民要翻山越岭到3公里外的地方背水。米易县水务局向村民发放大容量塑料桶,供大伙儿储水。“生活用水都成了件奢侈事,更别提喂牲口,发展产业了。”
彻底解决村民的生活难题,米易县编制出《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确保家家“有安全饮水”。村上从14公里外的海塔水库引水,全村铺设20余公里安全饮水管道,建设18口安全饮水蓄水池。
水引到家门口,产业发展路越走越宽。除了种植4400亩核桃、2200亩芒果和600亩花椒,黄草坪村开始扶持贫困户大力发展养殖业。
已种植300多株花椒和6000株核桃的沙日木,也得到了“定制”脱贫政策:村上送来34只鸡苗和饲料,还请农科院的老师定期来上课指导。现在,沙日木成了村上小有名气的养殖户,养了13头猪、50多只羊、200多只鸡。“今年猪价好,卖几头就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再加上种的青花椒和核桃,今年收入能有五六万元。”
今年,米易县出台12条增收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高标准建成10万亩“稻-菜”轮作粮经复合基地、4万亩早春枇杷基地、13万亩晚熟芒果基地、2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3.7万亩优质烤烟基地和178个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形成安宁河谷稻菜轮作、二半山区特色水果、中高山区优质林果及畜牧烤烟的“三大产业带”。
村上开通“顺风车”业务
作为全县脱贫任务最重的村,撒莲镇金花塘村在县级帮扶部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基础上,调整充实镇级帮扶力量,下沉一线开展精准帮扶。
帮扶干部一周来好几次,在本子上记下自家的困难、带来桌子和高板凳、鸡苗和饲料,这都让村民拉马哈体记在心里。
“别人这么帮,自己咋还能不打起精神奔好日子呢?更何况我还是一个老党员,要起示范带头作用。”从靠种水稻、玉米,到现在种核桃、芒果,拉马哈体一家奔康致富的精神头越来越足。去年3月,拉马哈体在全村193户贫困户中率先脱贫。
自家修新房时,村上帮助修好了冲水厕所,拉马哈体主动提出加盖三格式化粪池。结合少数民族特色,金花塘村采取“大家评”、发放“卫生标兵”牌匾等方式,对贫困户环境卫生进行综合评分,潜移默化改变贫困户的日常生活习惯。“过阵子再给家里添台太阳能热水器,村上越来越多人装起了,都说洗热水澡方便。”拉马哈体说。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类似的奖评在全县开展起来。
米易县通过“讲党课颂党恩”、“脱贫奔康励志奋进”五讲五评、励志奋进大家讲等活动,宣讲脱贫故事、宣传脱贫变化,激励贫困群众学先进、争先进,奋进发展。
从2018年开始,坊田村积极引导和组织过剩劳动力外出务工,村上建起微信群,不仅发布县内外就业信息、法律知识,还及时传递村上的公益活动和邻里动态。村民间的互动多了,逐渐探索出小型邻里互助会。谁家芒果树要修枝,在群里问一声,没多久就有响应;买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村里也有了“顺风车”服务。
现在,坊田村的大事小情都会在微信群里发布,“有问题及时解决,有矛盾及时化解,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高质量脱贫一定更好实现。”坊田村党支部书记罗友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