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雷的《成都》火遍大江南北,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61岁的保洁员黄辉杰有点不服气,觉得这首歌好是好听,但还没把成都说透。最近,他断断续续写了一个月,弄出一首幸福成都娃版《成都》,工作闲暇时,他就跟着《成都》的曲调唱唱。这首歌很快在他工作的百脑汇电脑城保洁圈火了,同事们都在传唱,休息时间还要找他来上一段儿。不过,黄辉杰有点小遗憾,他想找个专业人士帮他给这首幸福成都娃版《成都》谱个专属的曲,才算完美。
赵雷没把成都说透 他要呈现原味成都
记者昨日循着歌声,在百脑汇电脑城三楼楼梯间找到了正在休息的黄辉杰。61岁的他已干了17年保洁工作,尽管皱纹已经爬上了脸庞,但他说起话来总是满面笑容,高兴时更喜欢唱唱歌。
赵雷的《成都》火进电脑城,“每天都听很多遍,调很好,歌词挺不错。”黄辉杰认为,一个在成都生活了不长时间的北京人,都能为成都写一首歌,自己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为什么不能写一首关于成都的歌呢?“何况我觉得那歌词还没把成都说透!”黄辉杰说,61年前,他出生在磨子桥,几十年来感受着成都的变化,于是他决定给自己这首关于成都的歌取名叫《我是幸福成都娃》,想把更原汁原味的成都幸福生活写进去。
向同事征求意见 改了一个月才定版
两个月前,黄辉杰开始构思,花了两天时间完成初稿。“你给我看看,我写这歌咋样!”像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都要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念念,老太太听不懂的地方就改一样,黄辉杰把老校友、同事张瑞银拉到一边,将写在A4纸上的歌词递给他。张瑞银知道黄辉杰没事爱写些东西,但这张歌词单还是让张瑞银有些惊讶,“还行,但有些歌词太普遍化了。”
对于初稿里的“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张瑞银惦念着,觉得这句话不算成都特色,于是黄辉杰将这句词改成了“喝点小酒,饮盖碗茶”。就这样,黄辉杰大改三四遍、小改十多遍,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我是幸福成都娃》终于基本成型。
不会谱曲的他,没事就按赵雷《成都》的曲调哼唱,每天中午休息时,同事们都会让他来一段提提神。目前,黄辉杰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个人给他的歌词谱曲。
深藏不露 他是成都市作协“资深会员”
黄辉杰只有初中文化,从小在川音附近长大,耳濡目染喜欢上了音乐,没事时也爱写些东西,“主要是散文和诗歌,还有像我一样的百姓故事。”黄辉杰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记录下城市的变化以及百姓生活的变化。
家境并不宽裕的他,自费1万多元将自己的文字先后印成了《龙凤呈祥磨子桥》《雪花催醒湖堤柳》等四本书,共计50余万字,送给身边爱好文学的朋友,老伴儿为此没少说他“不务正业”。
在位于胜利新村的家门口,黄辉杰从家里拿出一个挎包,包的边缘已经破皮,“里面都是我的宝贝!”黄辉杰边说边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拿出一个塑料袋包裹,里面一个红色小口袋,装着四川散文协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都江堰玉垒诗歌学会、四川省老年诗词创作研究会的5个会员证。
黄辉杰在原成都工人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一些诗歌、散文作品,1998年申请并成功成为成都市作协会员。“时间充裕时,每个月15号我都会去参加成都市作协的活动,流沙河先生也常来和我们一起坐坐聊聊。”最近,黄辉杰正在准备自己的第五本书《拓宽耕耘者梦》,预计有10万字。
《我是幸福成都娃》
阳光灿烂风景如画
天高远
降生一个娃
地辽阔
养育一个娃
成都平原
川西
就是可爱温暖的家
地方特色名小吃
时尚鲜香味麻辣
兄弟姐妹抱紧团啊
敢拼善闯更懂得耍
欲问欢愉藏在哪儿
成都是个好塌塌
哎嗨――
嘿嘿嘿嘿嘿嘿
我是幸福成都娃
我是――成都幸福娃
链接
市作协里还有保安农民等文学爱好者
据了解,成都市作协现有1100多名会员。“一般都是职业作家、高校老师、媒体从业者等,也有少部分清洁工、保安、农民等文学爱好者。”成都市作协工作人员朱晓剑介绍,“在市级以上公开报刊发表一定数量的作品后可提出申请。”申请人将申请表格寄送到成都市作协,成都市作协主席团审批小组会对作品质量、数量进行审批,“一般发表5篇及以上作品,并有较高质量,才能通过审批,成为成都市作协会员。”
成都晚报记者 易启明 实习生 谭文婷 摄影 吕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