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元帅题字的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
蹲点点位
广元剑阁县剑门关
历史评价
剑门关雄险天下,易守难攻。但在上世纪发生的两次战斗中,剑门关却被两度攻克,一次发生在1935年的红军长征途中,一次发生在1949年的解放战争中,两次攻克剑门关的战斗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燕巧 文/图
作为出入蜀的咽喉要道,位于广元市剑阁县的剑门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自诸葛亮叠石设关以来,剑门关发生过上百次战斗,但没有一次是从正面进攻中取得胜利的。
革命年代,围绕这座“天下雄关”,也曾先后发生过两次战斗――一次发生在1935年4月红军长征途中,一次则发生在1949年12月解放战争中。
第一次剑门关战斗
英勇红军血战克关
“论战斗的艰险,还是1935年的那次剑门关战斗。”2月20日,在剑门关关楼下,剑门关景区讲解员蒲元彬为记者娓娓道来当年的战斗故事。
1935年,为了配合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的带领下,顺利突破嘉陵江防线,于3月29日渡江进入剑阁县境内,并趁势夺取了剑阁县城,兵锋直指剑门关。
当时,敌人在剑门关一带部署了整整4个团的兵力,妄图凭借险要地势将红军堵截在雄关之下。
然而,无论是密布的地堡、堑壕,还是敌人给出的几万大洋赏银,都阻挡不了英勇红军的前进步伐。4月2日拂晓,剑门关战斗正式打响,在突击队战士出其不意的侧面偷袭下,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剑门关关楼;随后,在炮兵协助下,又经过一系列激战拿下了剑门关周边各据点及最重要的阵地――营盘嘴。最终,红军全歼守敌,一举攻克剑门关。
其后,红四方面军又相继攻克嘉陵江以西的9座县城,控制了周边近200公里的沿江地区,并在一个月时间里相继建立了3个县级和59个区、乡级苏维埃政权,不仅发动了更多群众参加革命,更为与中央红军会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次剑门关战斗
爬过独木打开通路
讲完第一次剑门关战斗的故事,蒲元彬指着剑门关关楼左边悬崖上凹陷的“石嘴”,又向记者讲述起发生在1949年12月的第二次剑门关战斗的经过。“这处凹陷,就是当年解放军在剑门关留下的战斗痕迹……”
自12月14日解放广元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60军180师以其部540团为先遣支队向剑门关疾进,并于17日抵达关前。面对敌人构筑的野战工事,解放军依然选择从剑门关侧后迂回突袭。战斗的关键时刻,冲锋的战士冒着敌人烧桥的大火爬过了仅余的一根独木,一举突破阵地打开通路,并最终在大部队的掩护、策应下攻占关楼。随后,解放军势如破竹,于18日下午顺利解放了剑阁县城。
据介绍,毛泽东闻知攻克剑门关天险的捷报后,还用毛体写下了唐代诗人岑参的名句――“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