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6日讯(记者 张宇)3月5日,成都市环境监测大楼会议室内,一年一度的大气污染防治市民“面对面”座谈会在此拉开序幕。
这一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已是连续第五年举办。11名来自成都各行业的代表、特邀专家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坦诚,此次是座谈会最大的特点。市民代表“麻辣”发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诚恳作答,在三个多小时的座谈中,有质疑和解答,也有掌声和期待。面对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出现的新、老问题,从多元角度来深入分析,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共同为大气污染防治“把脉开方”。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让蓝天与雪山成为常态?在座谈会现场,成都市生态环境局透露,按照全面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要求,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把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作为贯彻落实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的“一号工程”,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加大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交流现场
亮成绩:“十三五”时期,成都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五年连续办会,对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来说,感触良多。“举行面对面座谈会,是成都在‘十三五’时期谋划部署、每年坚持的一项创新举措,目的就是当面沟通交流,把问题讲清楚、讲明白,一起商量对策,凝聚更大共识。”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感叹道,这五年来,市民代表主动发声,有力推动了成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全局性变革,“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成效最大、发展最好的五年,我们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走进了‘十四五’。”
目前,成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成效到底怎么样?这是不少市民关注的问题,也是沱江公司董事长帅建英走进座谈会现场想求解的疑问。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旷良义现场“亮”出的一组数据很有说服力:2020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16.7亿元,同比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0天,优良率76.5%,主要污染物PM10、PM2.5浓度分别为64、41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5.9%、4.7%。对比基准年2015年,“十三五”时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增加38天,优的天数增加65天,优良率提高9.6个百分点,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两促进。
这样的一份“成绩单”背后,是所有成都人的努力。2020年,成都持续实施铁腕治霾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坚决克服气象条件和污染排放增加的不利影响,深入开展“夏防臭氧、冬防雾霾”专项行动,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气,着力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比如,小微工业企业“义诊”帮扶对全市4600余家小微工业企业开展全面“体检”;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4.5万辆,公交出行分担率已达60%……
说问题:成都大气污染防治依旧处于爬坡过坎的吃劲阶段
“今年来成都市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最终途径还得靠天帮忙,如果天不帮忙,有没有精准的持续改善措施?减少排放,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但充电桩的安装问题怎么解决?洒水车到底有没有降尘效果?”第一个提问,直奔主题,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市民“面对面”座谈会的老朋友,成都市人大代表方方的这一系列提问有点“辣”。
“这是一个关于重污染天气应对,以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问题,我来回答!”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刘智接过话筒,回答诚恳,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近年来成都在全力推进“铁腕治霾”,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同时,也持续实施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措施。尤其是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在保障城市功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以减排为目标,对工业企业和工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差异化管理等等。“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我们力争2021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车和配套充电桩比例达到4:1,对于洒水车降尘方面,我们也计划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方法,下一步将把部分措施变成可操作的细致方案,共同落地落实。”
话筒在你来我往间传递,市民代表打开了话匣子,有“麻辣”话题,更多的是市民代表的诚恳建议。
自然保护工作者巫嘉伟长期关注成都生物多样性,“如果能够把生物多样性的数据酌情加入到大数据进行分析,不仅能让环境监测更有成都特色,还能从一定程度上将成都本土的一些物种更多的留存下来。”
而在成都生活了近60年的四川驼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天发则更关注机动车减排,“目前成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排名全国第二位,其中高污染排放的老旧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非常大,能否一并把外地在蓉老旧车纳入淘汰或者限行管理,同时建议加大对脏车的治理。”
一个个身边群众广泛关注的问题被抛出,与会者深入研讨交流,思路越来越清晰,对“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各自力量”也更加充满信心。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表示,目前成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没有迈过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依旧处于爬坡过坎的吃劲阶段。总体上,之前的成效还不够稳定,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脆弱的,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旦稍微松劲,迈过这个槛的难度将会更大。“生态环境保护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宏观调控和精准治理缺一不可。”张军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把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好”提升为“深入打好”,意味着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要求更高。下一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的生态惠民示范工程。
谈任务:今年将研究出台市级“三线一单” 开展PM2.5与臭氧协同精细控制
不知不觉中,三个多小时的座谈接近尾声,大家却意犹未尽。张军对市民代表们所提的宝贵意见建议表示感谢,他透露,目前正在组织编制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的工作计划也会逐年更新,“各位的好建议、金点子都将被充分吸收到其中。”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要节点,成都如何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加大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张军透露,成都将高位推进低碳城市建设试点,以降碳为总抓手,加快健全碳惠天府机制,积极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农业投入结构深度调整、集成优化,从根本上促进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比如,提高新能源消费比重,加快完成全市剩余2台大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作。加快新能源车推广应用和老旧车辆淘汰,提高配套充电桩比例,优化调整机动车分时段限行管理措施和高污染排放禁止区范围。再比如,抓住碳达峰契机,协同推进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减排,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消耗量达峰目标和达峰时间表,加强能源深度转型,实现协同减排。
同时,持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以源头治理为重点,研究出台市级“三线一单”,开展PM2.5与臭氧(O3)协同精细控制,系统构建岷江、沱江生态廊道,着力整治噪声、油烟、工地扬尘等民生问题,加强全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努力让成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土更净、景更美。
当然,环境的彻底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张军表示,未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还将系统营造共治共享社会氛围,以提升公众参与便捷性、互动性、实效性为目标,加快出台《成都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健全网络理政平台运行反馈机制,常态化开放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环保基础设施。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