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梳理总结2020年成都市发展改革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了2021年发展改革重点目标任务。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会上获悉,为确保高质量完成今年7.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今年成都发展改革将重点从全力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低碳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强化“十四五”规划体系编制实施等九个方面开展工作。
其中,推进“两区一城”协同发展综合改革,谋划实施五项制度改革2.0版,创建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两个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开展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等备受关注的改革试验工作,均在今年有部署和进展。
推进“两区一城”协同发展综合改革
“两区一城”涵盖了成都产业基础最好、创新功能最强、承载空间最大的区域,是接续承担城市转型、实现梯度发展的关键力量。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已统筹制定了推进“两区一城”协同发展综合改革方案、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此外还将促进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为核心的大港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市有机更新活力区等有机协同、内涵提升、差异化发展,推动形成区域错位发展新格局。
会上还提出要推动形成都市圈发展新格局。“将深入实施都市圈三年行动计划,创建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打造“两环三射”轨道交通骨架、“3绕17射”高速公路网络,协同编制实施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三区三带”建设和交界地带融合发展,持续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跨区域产业生态圈、便利共享一体化生活圈,促进全省主干由成都拓展至成都都市圈。
实施科技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
在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方面,会上提出,以西部(成都)科学城为牵引,加快集聚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转化医学(四川)设施、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创新平台项目,组建天府实验室,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技还将更多为产业赋能。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着眼战略性技术、产业、产品,成都将编制“十四五”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专项规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科技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
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两盘大棋局中,成都还将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聚焦优势领域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推动14个产业生态圈联盟实体化运行
高质量发展攻坚年,14个产业生态圈也将有新动作。会上提出,成都将推动14个产业生态圈联盟实体化运行,创新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构建投资建设营运动态平衡、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新型城市社区。
新型基础设施也将赋能现代产业发展。成都将深入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超前布局信息网络、数字、能源、创新等新型基础设施,争取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区域节点布局,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谋划实施五项制度改革2.0版
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用更深层次改革的办法、在更高水平开放的环境下集聚、运筹、配置高端资源要素,服务新发展格局。
实施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成都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争取国家营商环境创新综合试点,加强投资、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重点领域改革,建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提升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干事创业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成都还将谋划实施五项制度改革2.0版完善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会议指出,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月9日,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获批,成都将开展哪些试验?会上提出,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行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创新推动生态价值实现,转化应用天府绿道、川西林盘等生态价值核算和实现试点项目评估成果,在西控区域率先探索开展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实习生 漆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