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成都软件产业再调查:在13个软件名城中位于哪个梯队?

时间:2021-03-17

天府软件园一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海洋 摄

2012年2月,成都获批成为全国第三个“中国软件名城”

这也是西部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如今,9年过去

成都在全国13个软件名城中,位于哪个梯队?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希

一个场景

知名企业扎堆的天府三街

忙碌的城市B面

每个工作日清晨,天府三街地铁站,人潮汹涌。

3月5日,成都轨道交通线网单日客运量再创新高,当天天府三街站的数据挤进前三。由高德地图发布的“全国十大热门上班路线”,研究了开车上班的人群。其中成都的上榜线路为:剑南大道南段-剑南大道中段-天府三街。虽然没有确切比例,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被称为“码农”的一群人。有人戏称,他们是成都打工族中收入最高的一群人。

“天府三街”在哪里?不论从这个站的哪个出口出来,都避不开周围高楼上那些闪闪发亮的牌子:腾讯、阿里巴巴、携程……

这里,是天府软件园所在地,也是成都软件产业发展的最佳观察点。

如果说成都这座城市充满包容和安逸的A面体现在其他城区,那这里其实更能体现以创新创业、奋斗和坚持为主的B面。

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奇迹:极米科技在上交所“敲钟”,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收盘价即达到530.01元;诞生于成都的《王者荣耀》成为现象级手游;《流浪地球》《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等高人气影片的特效来自成都;还有1亿人背单词的APP“百词斩”、全国多个城市公共交通正在使用的人脸识别系统……

三个故事

走进天府软件园,记者调查采访了3家企业,寻觅成都软件企业的一些共性特征

从非主流走向舞台 C 位的尝试

从“盖房子”到帮别人设计如何“盖房”

“20多个房间,1800名工作人员。在角落的那个小格子可能是为戴尔集团服务的,而另一个小格子插着微软的旗子……”10多年前,有一本书非常有名,叫《世界是平的》。书中,作者这样描绘了印度班加罗尔一个外包呼叫中心的场景。

梦思特(Monstar Lab)中国区总经理张艳对这本书印象深刻。因为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梦思特2010年刚进入成都时。“我们是一家总部在日本的外资企业,目前中国区总部在成都,当年主要承接一些日本软件企业的离岸外包业务。”张艳说,拿盖房子来打比方,日本企业管设计,而成都企业只管“盖”。

神奇的是,10余年后,双方软件企业仍在频繁互动,角色却已完全不同。

“2015年开始,包括成都在内的中国软件企业发展势头很猛,综合实力、研发能力都在增强;同时,由于人力成本的增长,外包业务的优势也在渐渐消逝。”张艳说,当时公司有个判断:中国在数字化转型的领域有望领跑全球。

与此同时,梦思特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很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遭遇了“水土不服”。“他们发现中国人很少用现金,发现大街上突然出现了‘盒马’这样的新零售,很困惑。”

于是,为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成为梦思特的新方向。

张艳举例:日本一家头部二手奢侈品回收贩卖公司进入中国,不知道该怎么找到自己的客户,“我们帮他们搭建微信小程序,开通微信公众号,销路很快打开。”

另一个例子是,日本一家知名音乐公司,疫情期间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赚钱了:明星“宅”在家里,开不了演唱会,怎么办?“我们为他们提供自主研发的直播应用层技术,加上腾讯公司的底层支持技术,帮助他们做直播、歌迷见面会、云握手会等。”

“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对欧美、日本进行反向的技术输出。”张艳说,企业今年有个“小目标”:做日本小程序领域的No.1。“日本在小程序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企业都是每个应用领域做一个APP,非常麻烦。我们希望能在这个市场上抢先一步。”

从手机APP“体检专家”到“伴你出海”

扑倒、掩护、捡枪、射击……当你在手机上酣畅淋漓“吃鸡”的时候,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就是APP突然“卡住”吧?

“不少人都遇到过手机APP卡顿、闪退甚至无法使用,原因在于APP与手机存在兼容障碍。”TestBird测试业务部总经理陈肖宇说,TestBird要做的,就是对即将上市的APP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这也是TestBird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的细分领域。

TestBird的测试机房,如同一间手机大卖场。上千部不同手机整齐排列在网格架上,充电口连接着充电线,屏幕不停闪烁。“我们这里囊括了市场上所有品牌和型号的手机。”

一款新的APP送来之后,TestBird先对其录制脚本,然后输入上千部手机同时运行,模拟用户的使用过程。“安装失败、崩溃、白屏、文字超过边框……任何一个小缺陷都会被检测出来。”陈肖宇说。

如此大的检测量,光靠人工显然不行。为此,TestBird自主开发了自动化测试平台,并首创鹰眼对象识别技术,突破了游戏和手机兼容适配两大难点的技术集成。

此后,公司连续推出了“云测服务”“众测服务”“自动化测试平台”等系列产品,并连续多年发布《手游测试白皮书》,为国内移动游戏企业的从业者、机构、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权威数据,将中国的手游自动化测试推向了世界前列。

2017年,手游行业迎来洗牌。大趋势下,国内不少APP 开发者选择“出海”。“我们对超过1万家公司、上百万款APP进行测试后,积累了庞大的数据库。”陈肖宇说,这正是克服APP出海“水土不服”的核心资源。

于是,“伴你出海”成为TestBird的新业务领域。“一方面是针对出海APP的测试服务,每年以15%增长。”TestBird商务主管冯俞昆介绍,“另一方面,针对出海APP的海外媒体营销业务,更是以每年50%-60%的增速迅速成长。”

从智能装备到互联网泛运动服务

从外观上看,这款穿衣镜并没有异样。一旦接通电源、打开程序,仿佛打开了“魔盒”,它立马变身“魔镜”――

镜面内置的显示屏上,你的专属健身教练开始卖力地跳起一套有氧操,召唤你跟着屏幕动起来;镜面一侧,你的各项运动数据不断更新,甚至还可以跟小伙伴们在线PK……

3月5日,在位于成都天府软件园D区的咕咚科技办公区,申波兴奋地谈起这款即将上市的智能运动装备。作为咕咚创始人兼CEO,他的办公室有些“另类”:办公桌上至少有5只不同型号的运动手表,桌旁货架上,堆满了五颜六色的运动鞋,乍一看,像个运动装备仓库。

“咕咚是智能运动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目前用户数量已达1.8亿,每天需要响应来自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用户的数千万次运动需求。”申波说,咕咚通过强大的运动数据、AI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泛运动服务。

泛运动服务的内容之一,就是智能运动装备。公司的展示架上,一款智能跑鞋的鞋垫被植入了芯片,“芯片内有针对跑步用户开发的运动能力测试系统,实时监测用户跑步数据,评估用户身体状态,发出语音指导。”申波说,类似的产品,还有智能跑鞋、GPS运动手表、智能蓝牙心率耳机、智能跑步机、智能心率手环等。

“随着智能交互技术的高速成长,多维度运动大数据的高效应用,我们打造了‘数据+服务’的新平台,构建咕咚虚拟AI教练。”申波说,平台背后,是50亿条运动大数据。

去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不得不长期“宅家”,这让咕咚也遭遇了行业难题。突围的策略是营造运动新场景,把客厅变成健身房。咕咚TV版应运而生,带来丰富的室内带练课程,还可绑定智能装备进入互动课程,让用户获得更精准的运动评估和指导。

两个判断

9年过去,成都软件业进入规模跨越阶段

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带来改变

数字娱乐、动漫游戏、文化创意

成都在这些领域已形成一定优势

成都软件产业的舞台,正在上演怎样的大戏?

一组新鲜出炉的数据最为客观:2020年,成都市软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133.7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软件业务收入4013.3亿元,同比增长14.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总量约占全国的5%。

“成都的软件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支撑装备制造、游戏、动漫等行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智慧社会演进的重要驱动力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院长唐聃评价。

2012年2月,成都获批成为全国第三个“中国软件名城”,也是中西部唯一的综合型软件名城。如今,9年过去,成都在全国13个软件名城中,属于哪个“梯队”?

“按照全年软件业务收入来看,去年成都排名全国第七,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保持第五。”唐聃说,“和其他的软件名城相比,成都在数字娱乐、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而企鹅智库发布的《新一线城市互联网生态指数报告(2019)》,则从38个指标维度丈量了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互联网生态发展水平。在这份报告中,北京是中国互联网之都,近50%的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企业都诞生于此;杭州互联网企业数量多、行业活力大。成都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同列为“互联网生态一线城市”,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五极”。

“成都软件产业已进入规模跨越的阶段。”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按照成都市的规划,到2022年,成都将引领“中国软件名城”第二方阵。2022年至2025年则是成都软件产业发展的第三阶段,目标是成功跨入“中国软件名城”第一梯队,成为世界软件产业重要的研发基地和标杆城市。

从外包为主到打造自有品牌

成都的软件产业有了质的提升

“质的提升”,是唐聃对近年来成都软件产业发展新趋势的研判。这种提升,体现在“关键技术+主要产品+新兴服务”的产业核心体系的稳步发展。

“比如,工业软件的一些关键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有望持续突破。”唐聃说。

去年,由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工信部2020年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项目。这是我国在中西部布局的唯一一个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中心。“将对国内工业软件攻关和产业发展形成较强的示范作用。”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局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成都市经信局的数据,2020年,成都共计3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专项;新获批“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相关产业领域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个,软件产业相关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含分中心)2个。

而在主要产品+新兴服务方面,去年以来,远程诊疗、无接触服务、智能防疫、云办公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形成软件业务新的增长点,“信息技术服务不断加快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和应用,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成都市2021年全市软件产业发展推进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支持关键软件研发和应用示范,推出一批好用、能用的“首版次”关键软件产品。并将围绕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健康养老、智慧水务、智慧旅游、新型警务服务6个方面,加快打造应用场景。

“可以说,成都的软件产业,正在迈向产业链的高端。”申波说,从以应用软件为主,到现在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自有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成都的软件企业形态正在发生改变。

  • 上一篇:绘制3张招商地图 成都软件产业今年主营收入瞄准5500亿元
  • 下一篇:茅奖作家柳建伟揭秘:红星路为何能走出这么多茅奖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