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百年红星路,走出5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时间:2021-03-17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平

“埃及作家马哈福兹的《梅达格胡同》告诉读者,打开城市的锁,这把钥匙是街道的历史。以前的红星路周围没有现在这么通达,还有断头路。我在红星路上班下班走了20余年,亲眼看见了它的升级和变脸。我们要做这条路的行走者,还要做它的发现者和解说者。”

3月5日是辛丑年的惊蛰,在地气变暖的成都红星路二段87号院,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主任马平倚窗而坐,尝试做一次红星路的解说:“周克芹以前的办公室就在对面,我也在那个办公室多年,去年才刚换到这儿。”

红星路的煌煌传记中,最闪耀的一页当是从这里走出了五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首届周克芹、第四届王火、第五届阿来、第六届柳建伟、第七届麦家。作为辛亥革命元老熊克武旧宅“息庐”一部分的87号院,见证了他们伏案工作的身影。周克芹曾历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现代作家》(即《四川文学》)主编,王火曾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阿来先后担任巴金文学院院长、省作协主席,而柳建伟和麦家都曾是巴金文学院的创作员。

“仔细研究这几位茅奖作家,会发现他们都是在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和精神家园打深井、下苦力,而不是追求潮流风向和大众偏好。如周克芹是泥土里‘拱’出来的作家,对农民的认识和刻画既有着内部视角的鲜活和立体,也有外部视角的历史性和批判性,总体上他对农民有着托尔斯泰般的体恤和理解之同情。王火作为亲历二战的老人,战地记者的经历让他的《战争和人》有了不同于其他战争题材的多层次性,视角和立场的丰富性。阿来则基于对藏族历史和民俗的熟悉,柳建伟和麦家也是因为在特殊工作环境的长期浸润,写下了风格鲜明、题材各异的好故事。”马平说。

追溯四川现当代文学创作历程,可见其鲜明特色:乡土写作独具个性,卓有成就,尽显包容、开放与创新。具体来说,在李人、沙汀、艾芜一代,乡土题材是反思之作,对民族之根源、国本之维系的主动探寻;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既有对农村现实和未来的叩问,又寄托了积极干预的理想;到了周恺的《苔》则创造性地将历史和现实交织来写。马平认为当下的文学扶贫和乡村振兴“万千百十”项目,就与这长达百年的乡土写作一脉相承。

时代叙事虽繁芜庞杂,但如同海纳百溪千川,文化地标的功能在于梳理和汇聚,这也是红星路的典故如此重要的原因。“沿着红星路的传承,我们听到五位茅奖作者依次走来的声音,还将听到更多优秀作家纷至沓来的铿锵脚步。”马平说道。

  • 上一篇:茅奖作家柳建伟揭秘:红星路为何能走出这么多茅奖作家?
  • 下一篇:成都集中供暖意愿征集 4天逾万户居民有安装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