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前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高启龙魏冯
3月5日15时,随着两辆满载医药原料的拖车缓缓驶入接受查验,泸州综合保税区启用通关。
在泸州,这样的开放平台不断涌现: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等6大平台相继获批设立。这里,已成为成渝地区除成渝外拥有开放平台数量最多的城市。
开放平台的搭建,不断提升泸州发展的能级:2020年,全市GDP同比增长4.2%,居全省第五位、川南第二位;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货值同比增长近80%;泸州外贸进出口总额89.7亿元,同比增长6.4%。
制度创新支撑“以小博大”
“泸州综保区落地后,新产业链茁壮成长。”3月12日,泸州临港保税物流中心业务经理张乾峰向记者介绍:“四川省新康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将在综保区生产高端塑料制品,另一家塑料加工企业也有意落地;世界500强恒力集团也将在泸州综保区设分厂,为未来高端纺织品加工贸易出口作准备。”
张乾峰认为,泸州综保区是“以小博大”的存在:面积仅1平方公里,但区内食品、机械、化工等企业可享受一线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免税、二线入区设备和料件退税等制度创新成果,比过去单一的贸易商品物流配送多了就地加工等功能,为相关产业链带来大商机。泸州临港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仁鑫表示,泸州综保区距泸州港仅3公里,港区联动优势明显,利于吸引加工贸易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
泸州综保区内推出的口岸快速出口退税举措,也为企业带来利好。张乾峰介绍,“以企业单月分批次报关出区货值1000万元为例,可在月底集中缴税130万元,只要企业产品在泸州综保区申报出口,产品进园区入卡口就可提前办理退税,节约时间,也加快了资金流转。”
川南临港片区、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等开放平台,同样带来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和贴心服务。仅2020年,川南临港片区新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5项,“企业‘套餐式’注销服务模式”“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智能辅助申报”2项经验被列入全国范围复制推广名单;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落地后,川南临港片区主动为企业保障进境粮食下脚料处理,建立第二粮仓为粮食储备打提前量,国内8家知名粮食加工贸易企业有意到泸州发展。2020年,泸州口岸完成进境粮食中转量突破42万吨,短短5年提升10余倍。
近年来,泸州还突出优化通关流程,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市覆盖使用,实现无纸化报关报检;2019年,泸州市探索创建“0证明城市”,破解奇葩证明、无谓证明、循环证明问题,到2021年3月已取消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索要证明6923项。
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
泸州吸引企业的,远不止开放平台本身。
3月3日,恒力(泸州)产业园一期项目生产车间内,一台台织布机正在作业。该产业园全面投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超200亿元。恒力为何落户泸州?
恒力每年生产逾7000万米布匹,必须有庞大的下游市场和上游原料保障。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恒力(泸州)项目负责人王茂凯表示,落户泸州,看重的是泸州的系列开放平台,也看中这里在川渝滇黔结合部及长江经济带上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
王茂凯的答案,诠释了泸州引力:区位和通道优势叠加,平台和体制优势,让“交汇点”上的泸州更显开放魅力。泸州,正是西南地区少有满足恒力条件之地:人,居川渝滇黔结合部,辐射超2亿人口;物,有充足的原料供给;硬,得长江黄金水道之便;软,有整个西南地区完善的开放平台。
如今,泸州“磁力”越变越大。以恒力为新业态龙头,2020年,泸州与南华纺织、恒信织造等20余家关联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南通大亚纸业接踵而来,生产要素加速聚集,纺织产业集群得以发展;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设立后,四川粮油西南食谷项目、和润集团泸州粮油物流及粮油深加工项目纷纷入驻,粮食产业链往纵深方向延伸。据统计,去年泸州招引项目130个、总投资900多亿元,到位市外国内资金602.8亿元、同比增长18.6%。
开放包容提升“城市气质”
如今,随着泸州跨境电商企业的增多,越来越多泸州市民到自贸区里的“洋淘港”淘“洋货”。据川南临港片区统计,2020年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13亿元。
开放平台增长,带动更多领域开放,泸州与世界接轨更快捷更直接。泸州第一家由洲际酒店集团投资的外资酒店将于7月试营业;泸州长江机械厂生产一汽大众70%变速箱齿轮,拟在德国设代表处;四川柏路莱科技有限公司的吹风机出口欧洲;四川华富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手机出口东南亚……
“持续的开放平台建设,充分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开放姿态。”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唐晓勇看来,“有了开放平台会带来新业态,而新业态又能推动城市面貌形成新形态,整体提升城市气质。”
年初,泸州已提出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出台加快发展意见。泸州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主任曾妍表示,将发挥承东启西、连接欧亚的重要战略通道和综合枢纽优势,以口岸为载体,加快构建集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跨国界、跨地区、跨部门的口岸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