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冯小明鼓励青年科学家:坚持下去,“冷板凳”一定能坐热!

时间:2021-03-21

【人物名片】

冯小明1963年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现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经20多年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四川乃至中国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以及人才培养作出了杰出贡献。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泽文/文 郝飞/图

3月17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一结束,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冯小明接受了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的专访。

交谈中,聊到对青年科学家想说的话时,他语重心长:“基础科学研究是辛苦的,要耐得住寂寞,年轻人一定要持之以恒,不怕坐‘冷板凳’。坚持下去,‘冷板凳’一定会变热!”他告诉记者,深耕在催化剂领域基础研究的他,就曾坐过8年“冷板凳”。

主要研究催化剂 让昂贵药物的成本大大降低

“不对称合成方法学及手性医药、农药和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这是冯小明业务领域的官方描述。“具体说,我们主要研究项目之一就是催化剂,有了这些催化剂,一些化合物才能被顺利生产,这些化合物有可能就是一些重要药物的重要成分。”他说。

目前冯小明团队的技术,已在国际上多个领域应用。“产值有多大,各个企业之间的保密协议让我们没法具体统计,但我知道这个数字一定很大。”

20多年来,冯小明带领研究团队通过源头创新,以廉价易得的氨基酸为手性原料,设计合成了多种具有原创性和特色的手性催化剂,发明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对称催化新方法和新策略,为治疗老年痴呆症、抑郁症药物等提供了高效、绿色的合成途径。这使得不少昂贵药物的成本大大降低。

此外,他还创造了第一个以中国本土研究工作者命名的“冯催化剂”和“冯反应”,其中,“冯催化剂”被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教授评价为“代表一类优势手性配体”,为优势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前不久,美国通用有机化学教材的主编来电,承认教材出错了,告诉我会在下一版教材中予以更正。”冯小明介绍,在全球的通用有机化学教材中一直有一个观点:不能制备手性中心位于两个羰基之间的光学活性β-酮酸酯。而冯小明的团队用实验证明这是能制备的。

“他们下一版教材应该就在近期出刊,会专门把我们的实验成果写进去,更正这个结论。”冯小明说。

基础研究这个“冷板凳” 坐热后产生的价值远超普通研究

研究成果获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6项,其中1项美国专利和2项中国专利已转让给企业进行产业化研究。从数字看,冯小明团队的专利“数量”并不大。

“基础研究是对一项技术的源头进行研究,仅是一项专利就可能会影响整个领域的技术。”在冯小明看来,基础研究专利的“分量”很重。我国一些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就是卡在了基础研究上。

“这个领域的专利,很多时候不是用钱能买来的,出于国家安全角度的考虑,一些专利有钱也不卖。”他说。

冯小明的科研之路非常“耗时”。“从基础研究到实现市场化落地再到实现经济价值,动辄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中途有不少人打了退堂鼓。”

对此,冯小明对青年科学家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基础研究是‘冷板凳’,但只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能坐‘热’。一旦坐热,其产生的价值将远不是普通研究能比拟的。”

这条路也需要政府更多的政策倾斜。“希望相关部门也能对基础研究有完备扶持,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研发工作,仅仅靠情怀来支撑是不够的。”

冯小明是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突然收到组委会电话通知,是一个惊喜。而这次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我认为是一个总结。”冯小明说,“趁着这次获奖,我也对20余年的科研成果进行了一次梳理,有汗水、有喜悦、有遗憾。”最值得欣慰的,是一些成果不仅实现了从0到1的质变,还达到了领跑全球的水准。“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加入到基础研究领域中来,这个‘冷板凳’不仅不枯燥,还很美好。”

  • 上一篇:川东北产粮大县如何备耕?种子提前备齐 学好技术再下田
  • 下一篇:聚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项目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