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6日讯(记者 陈淋)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全面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波澜壮阔伟大历程,全景式反映中国减贫事业发展成就和世界贡献。
在白皮书第三章第三节“区分类别、靶向施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中,写到了一项在四川开展扶贫创新探索:“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先后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开展试点,覆盖43万学龄前儿童,帮助他们学会普通话。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坚持把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做好民族地区工作的长久之计、固本之举,依托“一村一幼”持续推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有效化解困扰民族教育的“听不懂”难题,助力民族地区少年儿童成长成才。
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6%
我省印发的《关于推进民族地区村级学前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确责任主体、资金保障渠道、园舍建设标准、保教安全规范、应急处置预案、食品卫生安全、人防物防技防要求等,并纳入省民生实事进行目标考核,形成“省级统筹、市(州)统管、县(市、区)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社协同”的工作机制,层层压责任,层层抓落实。
同时,我省立足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村多人少的特殊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人口、交通、气候、地质等,按照“大村独立举办、小村联合举办”思路,采取“一村一幼”“一村多幼”“多村一幼”等方式科学规划建设村级幼教点(园)。每个点开办1个或多个原则上不超过30名幼儿的混龄班,保证幼儿就近安全入园。2020年底,民族自治地方51个县(市、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6%,较2015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凉山州、阿坝州和甘孜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较2015年分别提高近30个、近10个和11个百分点。
5年安排31亿元支付辅导员劳务报酬、减免幼儿保教费等
我省坚持普惠公益原则,实施“一免一补”政策。财政全额保障“一村一幼”运转,免除所有幼儿保教费,免费提供幼儿午餐,所需资金以省为主解决。2016―2020年,共安排31亿元支付辅导员劳务报酬、减免幼儿保教费等。
52个县(市、区)按不同标准落实辅导员“五险一金”,部分县还给辅导员发放了生活补助和绩效奖励。把“一村一幼”“一乡一园”纳入“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等重点保障,配足学位床位,配套设施设备,配齐玩教具、图书、乐器及影像设备,通电、通水、通网,营造良好学普环境。技术保障单位每学期为幼教点免费配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辅工具,保障教学顺利开展。
凉山州加快完成幼教点(幼儿园)通电、通水、通网络、通暖工作,目前85%的幼教点实现移动通网,93.32%的幼教点覆盖移动4G网络,全州所有幼儿园、幼教点全部配齐电视机、播放器等必需设施,部分幼儿园点正逐步配置电脑等现代教学设备。
乐山市探索“互联网+幼儿学普电视窗口”本地脱贫攻坚政务平台与学前学普深度融合模式,开通“策马扬鞭”“亲情通”“金口常开”学普电视窗口,实现小凉山彝区“学前学普”学习活动资源数字电视终端全覆盖。
阿坝州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实现浙江省12个市与全州县(市)推普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全覆盖,开创“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推普脱贫攻坚的新模式。
2020年安排400万元对新入职辅导员进行普通话和保教技能培训
对照《教师资格条例》,我省研究制定“一村一幼”辅导员选聘办法,明确选聘方式、任职资格、工资待遇等,严把辅导员政治关、思想关、身体关、文化关、语言关。实行岗前培训和在岗提升“双培”及“淘汰”制度,确保辅导员具备相应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2018年、2019年,统筹“十年行动计划”及培训高校9000万元资金,委托19所省内师范院校对辅导员进行全员培训。2020年安排400万元对新入职辅导员进行普通话和保教技能培训。技术保障单位全力加大“一村一幼”辅导员和幼儿教师培训力度和教学指导,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幼儿教师、辅导员业务素质和普通话教学水平。
2020年,凉山州组织开展全州“学普师资全员提能竞赛”系列活动,州级决赛共收到微课教学活动视频64个,学普论文159篇;召开全州学普管理经验交流和能力培训会,提升全州学前学普管理队伍水平。
阿坝州大力推进教师学历层次提高和整体结构优化;利用东西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等契机,采取园园结对,干部互派,教师顶岗、资源共享等方式提升幼儿教师业务能力,全州幼儿专任教师(含一村一幼教师)普通话达标率达95%以上。
甘孜州与四川民族学院对接开展学前教育教师专题培训,采取分步实施、先进后远的办法,完成康定、泸定两县共800余名幼儿教师的普通话培训,目前95%以上学前教师都具有相应的普通话等级水平。
强化学前学普理论研究,凉山州学普办负责课题《民族地区学前幼儿学会普通话的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以凉山为例》阶段报告获省教育科研课题2020年度一等奖。
接受“学普”教育的儿童学习成绩明显优于未接受过“学普”教育的学生
我省制定《学前学普行动幼儿普通话达标测评标准(试行)》《学前学普行动小学生发展评价细则》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效果比对方案》,持续开展跟踪评估,不断优化工作措施。组织测试组过听力理解、口语交际、看图表达等方式对学前学普幼儿普通话听说能力开展测评,并对升入小学的学普儿童进行抽样测评,针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并对幼教点辅导员进行针对性指导。
省教育厅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持续对各种类型幼儿园点、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以及进入小学后的学普儿童样本全过程跟踪比对,累计对1千余名学前儿童及一年级小学生跟踪比对,结果显示,接受“学普”教育的儿童学习成绩明显优于未接受过“学普”教育的学生,在普通话交流表达方面和卫生、学习、行为习惯方面有较突出优势。
2020年11月,凉山州开展全州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三级测评工作,一年级全员普测合格率为95.48%,其中参加过学前学普的合格率为96.49%,未参加学前学普合格率为64.3%,两者相差32.19%;二年级全员普测合格率为95.46%,其中参加过学前学普的合格率为97.43%,未参加过学前学普的合格率为78.78%,两者相差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