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绵阳跃进路在全国电子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时间:2021-04-07

跃进路上的长虹121大楼。

蹲点点位

绵阳跃进路

历史评价

总长不过1公里的跃进路,走出了长虹电子、九洲电器等多家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企业,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这条路,在全省乃至全国电子工业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一席。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雪黎 文/图

跃进路,位于绵阳市涪城区,总长不过1公里,却在全省乃至全国电子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部署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就有4个国防军工企业落户跃进路,进而揭开了绵阳工业发展的序幕;后来,经过三线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从这里又走出了长虹电子、九洲电器等多家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企业。

可以说,跃进路自诞生之日起,便闪耀着光荣与梦想。

忆往昔

曾占据全省电子行业总产值的1/3

明媚春日中,漫步跃进路,只见梧桐排列两侧,树影斑驳,车水马龙。“曾经这条路,比现在更热闹……”记者在路边随机街采了几位老人,无一例外都会说起这条路的往昔荣光。

跃进路始建于1958年――那年,绵阳县城市建设委员会在已规划的无线电基地生产区与生活区之间新建了一条总长970米的碎石路,即为跃进路最初的样子;之后,随着一大批企业、工厂、院所陆续进驻,跃进路一带初步形成了一个工业集中区。

那时的绵阳,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而跃进路,就是其中不少人筑梦的落脚地。“这些梧桐树,就是当年工厂组织职工们种下的。”有老人说。

跃进路真正的高光时刻,则在改革开放后――记者查阅绵阳市相关统计年鉴发现,最高峰时,这一带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占据绵阳全市的“半壁江山”,其中电子领域产值更是占到了全省电子行业总产值的1/3。

跃进路上保留至今的长虹121大楼,便是那段光辉岁月的重要见证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长虹就研制成功多个型号的黑白和彩色电视机。1980年,长虹开始从日本松下引进散装件组装电视机;1986年,又获准引进松下的彩色电视生产线。其后,厚积薄发的“彩电大王”长虹一飞冲天。

“这座大楼是专为生产国产大尺寸彩电而建的。”长虹多媒体公司绵阳制造分部的郝申琳是首批入驻、也是作为资产清算负责人最后“撤离”长虹121大楼的人员之一。他介绍,当时长虹在这座大楼里独立完成了4条彩电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并生产出首批国产大屏彩电,轰动一时。“那段时期,我们主要生产25英寸以上的彩电,最大38英寸。”当时市场的火爆,让郝申琳记忆犹新,“我们生产的电视机供不应求,火车运不过来,厂里还专门协调了很多汽车来运货……”

“那时,长虹121大楼是跃进路上最气派的大楼,而身着灰色工装的我们走在路上也是最神气的。”长虹多媒体公司绵阳制造分部工会主席蒲丽彬回忆。

看未来

如何平衡保护与使用仍需探索

最初的跃进路,一侧是企业生产区,另一侧是职工家属生活区。如今,这里的空间多被后来陆续开发的商业楼盘占据:在原生产区,相关生产厂房已全部搬离,只保留有诸如长虹121大楼等为数不多的时代记忆;而原生活区里,也只剩部分老旧的红砖房。

很长一段时间,“搬离”是跃进路上各企业与居民共同的话题。一方面,随着相关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原有的老厂区发展空间有限,制约了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上世纪50年代铺设的供水、供电、排污等市政设施陈旧、老化问题导致一系列影响生产生活的情况出现。

2009年起,长虹、九洲等跃进路上最大的4家企业都启动部分生产环节或子公司的搬迁。他们在绵阳城郊的产业园区另辟新厂区的同时,腾出老厂区,部分用于商业开发,以补贴新建厂区与相关搬迁费用。

“从跃进路到绵阳高新区,再到如今新建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长虹彩电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如今,长虹生产的液晶电视最大尺寸已可达100英寸左右。除了尺寸,满足用户对更高画质、更多功能的需求,更是我们追求的方向。”郝申琳说。

如今长虹121大楼已经明确不会被拆除,但未来具体怎么用,仍在商讨和规划中。“一方面原本建筑老化,直接改造使用,安全性、功能性欠佳;一方面,各方都期待要留住那些峥嵘岁月的时代记忆,但整体规划还待明确落地。”相关负责人就此介绍说。

事实上,早在2012年,绵阳就启动了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起草工作。从那时起,各方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平衡保护与使用。2016年,绵阳采取“保护性开发”的原则,通过了相关改造实施方案,明确跃进路的未来是“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以保护为先,进行整体改造和提升”。目前,结合商业楼盘开发,跃进路上的基础设施已得到大幅提升。

作为时代记忆的跃进路,未来如何精彩蜕变,值得各方更多思考与探索。

  • 上一篇:对标补短 广元茶产业破“窘”
  • 下一篇:着力坚持“三防”“三联”“三打”――访理县县委书记金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