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民法典新增居住权有啥用?“房子不归我,但我却能住”

时间:2021-04-16

房子刚过户给妻子,妻子就提出离婚;房子刚赠与给子女,老父母便被赶出家门……在成都市蜀都公证处家事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罗态均20多年的执业生涯里,见过的“白眼狼”不胜枚举,在办理公证时他常常劝当事人“再多想一想”,但令人追悔莫及的选择还是时有发生,直到一个新型用益物权的出现。

2021年1月1日起,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正式施行。民法典物权编的一大亮点,是增加规定“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影响力涉及买房、卖房、租房、养老……□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兰楠文/图

一份协议 让老年生活质量有保障

“我们夫妻俩年龄相差39岁,转眼一路扶持着走过了20多年,我必须在离开前安排好她的一切。”黄爷爷今年82岁,近日走进公证处,与妻子应某签订了一份约定居住权的夫妻财产约定协议。

黄爷爷与前妻于1996年离婚,育有3个子女。1999年黄爷爷与应某结婚,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她陪我一起打拼,把家里也操持得井井有条,这么多年我们几乎没有红过脸。”黄爷爷这样说跟应某的婚姻生活,“但是人老了,想得就越来越多。我前妻有点霸道,我怕有一天我突然走了,她会让孩子来争家产,就想早点把财产过户给再婚妻子,但我又怕过户后有个头疼脑热她不再管我。”想来想去,黄爷爷决定办理一个公证。

公证员唐涛为黄爷爷办理了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财产约定一套130平方米的住房和两个商铺都归应某所有,但设置居住权以保障黄爷爷生前的生活,同时,黄爷爷享有两个商铺出租的收益。

一份遗嘱 让残疾妹妹老有所依

近日,76岁的文爷爷也要办理一份涉及居住权的公证。文爷爷是要为他61岁的妹妹设立居住权。

文爷爷的妹妹是一个智力障碍者,未婚未育,智商相当于几岁的孩子。文爷爷几十年担负起了照顾妹妹的责任,“我跟妹妹住上下楼,每天给她送饭,陪她聊天,一起做家务。”

今年过年时,文爷爷生了一场病。病后文爷爷便蹒跚着牵着妹妹来到了公证处。“她现在住的那套70平方米的房子产权是我的,最近我做梦,老是梦到我走后她变得无家可归……”

文爷爷兄妹的感情让公证员熊燕动容,为文爷爷办理了遗嘱公证,遗嘱中明确,文爷爷去世后那套房子归儿子所有,但其妹妹享有居住权直至死亡。文爷爷的儿子很支持:“姑姑一直是我们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现在照顾她是父亲的责任,将来照顾她也是我的责任。”

熊燕告诉记者,居住权在遗嘱中的应用是较为广泛的。她举例,老人常常由保姆照料生活起居,其遗嘱可能会将居住权设立给保姆。老人去世后,即便房子为子女所继承,保姆仍享有居住权,在居住权期限内,如果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事由,不但房屋的所有权人不能要求居住权人搬离,即使该房屋被卖掉或者被继承,购买或者继承取得该房屋的人也不能要求居住权人搬离。

熊燕特别提醒,设立居住权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居住权登记,居住权自登记时设立。以遗嘱方式设立的居住权,则自继承开始时设立,也就是说,居住权自被继承人死亡时发生效力。

一个承诺 保障父母晚年有房可居

陆先生则是被拆迁办要求办理一个居住权协议。陆先生的父母生活在外地,其唯一住房要拆迁。“本来我就有把父母接来成都生活的打算,所以这一次就乘机建议父母拆迁选择全货币化安置的方式。”

但如果陆先生拿走了老两口的拆迁款,却不赡养老人怎么办?为了打消这一顾虑,陆先生找到公证员胡凤英办理了一个居住权协议公证,将自己名下成都一套住房的居住权设立给父母,保障父母晚年有房可居。

胡凤英表示,居住权应用场景还有很多。未来,居住权的应用场景可能会覆盖到更多领域:婚姻财产约定、公租房、以房养老、子女继承纠纷、离婚后居无定所等。比如,一些老人觉得子女养老不可靠或没有子女,国家养老也不现实,可考虑保留房屋居住权,把房屋所有权转让给金融公司或保险公司,公司每个月给老人发些钱以补充养老金。比如,有的用人单位想用福利房吸引人才,可以在其房屋上为员工设立居住权,双方约定,员工离职,则居住权消灭,既满足员工居住需求,也符合公司人才管理要求。再比如,公租房未来可能会通过居住权加以确认,让中低收入者的权益能得到更多保障。

【新闻名词】

什么是居住权

居住权,是指对他人所有的住房及其附属设施占有、使用的权利。民法典第366条规定,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设立居住权,可以根据遗嘱或者遗赠,也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居住权以合同方式设立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居住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二)住宅的位置;(三)居住的条件和要求;(四)居住权期限;(五)解决争议的方法等。

居住权的期限可以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与租赁合同相比,居住权没有期限限制,如果当事人没有明确一个居住期限,则居住权人可以居住到其死亡。但居住权不得转让,也不能继承,设立居住权的住宅一般也不得出租。居住权期限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

【律师声音】

省人大代表、国浩律师(成都)事务所主任李世亮:

居住权有待明确的司法解释

设立居住权制度,是对“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的回应,也是国家对养老问题、住房问题等现实问题的关照。

居住权的到来,让房产交易变得更加复杂。过去房产交易,只需要看是否存在抵押、是否存在租赁。未来,房产查册,还要看是否存在居住权,一旦存在居住权,房产交易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购房时一定注意查询心仪房屋是否已设有居住权登记或预告登记。

还有一些问题有待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居住权与所有权分离,那么新设居住权的房子,其入学权益、落户权益归谁所有?未来一旦开征房产税,到底该居住权人缴纳还是所有权人缴纳?居住权与抵押等担保物权的冲突,一些老赖借“居住权”逃避债务,在房屋抵押、拍卖中该如何打上补丁?居住权是否能够分割分享、撤销?目前,在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前,建议在充分论证居住权与抵押权、租赁权等权益的适用顺序基础上,由省高院出台全省统一的关于在居住权与抵押权等相关权益适用规则的指导意见,避免审判实践中产生新的问题。

此外,希望在统一适用规则的基础上,统一全省居住权的首次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要件,以及办理时限、办理流程、申请材料等事宜。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兰楠整理

【新闻多一点】

我省持续推动民法典宣传贯彻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兰楠

“将民法典纳入法律服务人员必训内容;民法典学习贯穿国民教育各个阶段;启动民法典集中普法宣传……”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我省结合实际,切实抓好民法典的学习、宣传、贯彻和实施,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将民法典纳入领导干部日常学习内容,组织领导干部专题学习民法典;在全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中增设民法典考核专题内容;组织开展法治工作队伍专题学习培训,将民法典作为立法工作人员、执法司法工作人员和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教育培训的必训内容;组织开展青少年民法典学习教育,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阶段。

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办、省委网信办、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教育厅、省司法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省启动民法典集中普法宣传,并将民法典学习宣传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重点进行具体规划。成立了各级“民法典宣讲团”,开展“普法课堂”集中宣讲、“云课堂”线上宣讲、“专家讲座”以案释法解读宣讲。将民法典知识培训纳入“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列为村(社区)“两委”成员集中学法重点内容,开展专题学习培训。推行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以案释法制度。

我省还逐步加强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法规制度建设。一方面,启动民法典涉及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抓紧清理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有关规定,及时进行修改或废止,扎实做好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与民法典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加强人民法院民事司法工作,加强对涉及财产权保护、人格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和监督指导工作。加强检察机关民事诉讼监督和民事公益诉讼工作,畅通司法救济渠道。加强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全方位推进民法典实施。

  • 上一篇:四川发文: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塘养鱼、发展林果业
  • 下一篇:广汉图书馆与古籍修复机构携手 让古籍“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