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开年伊始,知乎上有一个高赞提问――“2021你最期待什么?”在这个问题之下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有两个关键词频繁出现,“幸福感”和“钱袋子”。的确,居民的“钱袋子”,是城市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保障,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改善,同时也影响居民消费的进一步扩大。
如何让 “钱包更鼓”、“幸福感爆棚”的市民期待变现?也正是开年之初,成都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之一便是“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计划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提升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城市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这项工程进展如何?未来居民的钱袋子又将如何持续鼓起来?在4月13日进行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专题采访中,释放期待:更多岗位与机遇、降低企业成本支出、加速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转化、破除居民增收障碍……更多更实的“加减乘除”举措,正在不断落地显效。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岗位释放
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
入职就有50万元的安家费;签合同就有10万元的住房补贴;年薪可以给到60万元;福利五险三金……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场专门为硕博、海归等高层次学历人才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在成都召开,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到场揽才,释放出了极有含金量的岗位,甚至吸引了来自云南、湖北等地的大批求职者专程前来应聘,希望安家成都,找到一份“高性价比”的工作。
除了线下,一场成都就业大型网络招聘活动也在线上如火如荼地举办。其主要目的,就是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们,提供更多的岗位与机会,让招聘不打烊,也让收入有保障。
钱袋子鼓起来,和一份好工作密切相关。稳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也正是幸福美好生活的保障。
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专题采访中,成都市人社局透露,今年以来,已有2000余家企业提供工作岗位,需求人数超50万人。累计发布的1.7万个职位中月薪7000以上的职位近1万个,接近60%。
“越来越多的高收入岗位的释放将带来人力资源的集聚和层次的提升,这又将助力成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链提升,从而形成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发展的正向循环。”成都市就业局副局长唐韬如此表示。
事实上, 自“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工作推进以来,成都不断强化稳就业措施,提高工资性收入。据成都市发改委副主任朱平介绍,比如围绕就业岗位供给,成都启动2021年成都新经济梯度培育入库企业申报活动,策划农业农村招商项目135个,推进农民就地就业。围绕工资待遇提升水平,成都还开展了集体协商“集中要约月”活动,重点聚焦快递物流、家政、房产中介等新业态企业就工资福利等进行协商。围绕技能提升和就业帮扶,成都还深入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上线112个专业3500余个课程资源,在线组班培训644个,培训超52万人次;开展“春风行动网络招聘活动”和“蓉漂”青年人才系列招聘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290余场,提供岗位27万个。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发放稳岗补贴1万户,金额超14亿元,惠及职工50万人。
壮大中小微企业
一季度新增上市公司6家
3月3日,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正式登陆科创板。当日开盘,公司股价报511.11元/股,较发行价133.73元/股上涨282.20%,公司总市值达到255.56亿元。招股书显示,极米科技营收和净利润也连续三年实现大幅增长。
事实上,企业的发展,乃至于城市的发展,与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正相关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培壮大中小微企业,提高经营性收入”,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正是其中的受益者。
数据显示,成都持续开展“交子之星”上市倍增行动计划,自“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实施以来,一季度新增上市公司6家,过会待发2家。针对青年创新创业,发布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2.0版,着力构建全市统一的青年创新创业孵化支持体系。
让企业壮大起来的同时,成都还着力让企业成本降下来,成都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已由19%降至16%,失业保险费率由2%降至1%;工伤保险费率在现行基准费率和浮动费率政策规定基础上下调50%。
一大波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正在落地实施。比如今年1月,全市预缴申报2020年第四季度企业所得税,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86.76亿元,惠及纳税人1472户;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15.75亿元,惠及纳税人555户。
释放潜能
一大批创新成果加速变现为“真金白银”
烟雨朦胧的湖面,一艘小船悠悠而行,湖畔的白色“帐篷”映入眼帘……这是崇州鲜道・幸福里的美丽意境。今年春节前,幸福里林盘举行了首次分红仪式,现金入股和部分资源入股的股民现场分红30万元。这对于在2018年才摘掉成都相对贫困村“帽子”的大雨村村民来说,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如何拓展市民资产的创收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中将拓宽农民财产增收渠道作为重要的一个着力点。为拓展农民财产增收渠道上,成都印发《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和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增资扩股。“截至目前,成都农交所累计成交各类农村产权2.3万余宗、面积313万亩,成交金额1331.7亿元。”朱平在专题采访中“亮”出的这组数据,足以说明成效。
不断释放创业创造财富的巨大潜力,是提高居民经营性收入的关键。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如何让大量的创新成果通过知识产权运用获得了实际价值?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转换,成都编制2021年度技术交易项目申报指南,完成青白江区、崇州市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验收。今年一季度,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专利交易19宗,金额0.2亿元,技术交易199宗,金额12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6宗,金额0.2亿元。可以说,一大批创新成果由此被盘活、加速变现为“真金白银”。
与此同时,成都还发挥财富管理职能,积极研究促进公募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相关措施,有序推动QDLP相关工作开展。截至3月末,注册在蓉私募基金机构389家,基金产品949只,管理规模1499.8亿元。
缩小收入差距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成都发放租赁补贴305万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是不少人对人生幸福感的文艺解读,而这就需要城市加强兜底保障,扫除百姓增收的各种障碍和收入差距。
“我们健全多层次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对人均收入低于当前最低工资标准的四类家庭以收入半径落实阶梯式救助政策,对疾病、教育、重残、突发事故等板块,实行分圈、实时、动态管理,结合实际,给予兜底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和综合救助。”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事实上,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实施,成都进一步优化重组各项救助制度项目,丰富救助政策供给。比如,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充分运用好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防止脱贫群众返贫。
同时,着重提升社保水平,启动成年城乡居民长照险试点工作,推进生育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加快罕见病用药保障体制机制建设。
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住房保障体系也在着重完善,成都发放租赁补贴2100户共305万元,启动2000套人才公寓及产业园区配套住房租售前期准备工作,受理2712人人才安居资格预申请。此外,成都着重发展慈善事业,启动编制慈善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展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制度调研,拟制慈善激励表扬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