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成围绕“两山理论”作辅导报告
4月12日,蒲江铁牛村,成都市领导们上了一堂特殊党课。
特殊之处在于,特殊的老师。虽然台下都是成都市市级领导,但台上讲课的,却是一位村支部书记。他是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党支部书记。
特殊之处还在于,特殊的内容。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次讲课的主题,正是如何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而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这种艰难的转型,本身就是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之处更在于,特殊的地点。这次党课的地点,位于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课堂之外,是万顷果园,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在这里得到了集中展现。成都是公园城市的首提地,余村是“两山理论”的首提地,两个首提地虽相隔千里,但遥相呼应,一脉相承。
一位特殊的“老师”
汪玉成是一个80后,他同时也是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党支部书记。这是他第四次来到成都,前三次都是参观考察,而这一次他成为了主讲人。
年轻的他为什么能成为此次党课的老师呢?是因为他的身后还有一位“老师”――余村。
余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因为境内天目山余脉而得名“余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村开山采矿、烧石灰、做水泥,成了安吉首屈一指的富裕村,村集体年收入曾达到300万元。
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生态破坏。汪玉成是土生土长的余村人,他回忆了十多年前余村环境的糟糕程度:“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书桌一天不擦,就可以在上面直接写字。”
不仅如此,安全事故也常有发生。“有人因震耳的开炮声失了聪,甚至还有人被炸出的飞石砸中失去生命。”汪玉成的一位叔叔便是被炮火炸断了双腿,他的父亲也因为常年在矿山上工作,得了严重的胃结石。
金山银山有了,绿水青山没了,身体健康也没了。2002年起,余村人响应“生态省”“生态县”的号召,毅然“壮士断腕”关停矿山、水泥厂。然而在余村关停矿山后,村集体经济收入曾一度失去了重要来源,由原先的300多万元直接下滑到30万元左右。
村民的收入受到影响,无数质疑的声音接踵而至。“没有了矿山,谁来管老百姓的生计?”
就在村干部彷徨,老百姓迷茫之时。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湖州安吉县余村,第一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
来自决策者的一番话,让当地重树信心。“腾笼换鸟”的转型之路随之在探索中起步:一方面,新建工业园,引进竹筷、凉席等家具企业;一方面,发展旅游业,建农家乐、搞民宿……
如今,余村已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汪玉成分享了一组数据:目前,余村休闲旅游农家乐有42家,床位300多张,2020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
“绿水青山带来的经济价值已是曾经的10倍。”汪玉成认为,摆脱了黑色发展方式的余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性与战略眼光。
如今,余村已经成为展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窗口,成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案例”,在全国作出了示范。
余村的发展历程,让现场的领导干部深受教育。“人不负绿,绿定不负人。”――余村这个“老师”,用实实在在的经验启示,带给公园城市的主政者们以启迪。
一句独特的话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汪玉成授课中,被反复提及的高频词。
短短十个字,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余村漫长而艰苦转型的发展路。
如果把余村探索历程用坐标象限来标定,汪玉成将此分成了五个发展阶段。
“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这是余村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温饱,余村人开始靠山吃山,开石矿、办水泥厂。虽然当时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但整个村庄污水横流,炮声隆隆,更谈不上身体健康。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是余村发展的第二个阶段。2000年至2005年,是余村发展道路抉择期。响应安吉“生态立县”战略,余村开始关停矿区和水泥厂,村集体年收入断崖式下滑。“当年的村民代表大会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关停的决定。过程虽难,但余村人已经痛下决心,一定要寻回我们的绿水青山。”
2005年至2015年,余村发展进入了第三发展阶段――“绿水青山逐渐成为了金山银山”。事情的转折发生在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犹如一记重锤,敲醒了余村人。在“两山理论”指引下,余村重新编制发展规划,把村庄划分为田园观光区、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等,对村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开发底线和环境承载上限。“开始走上了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复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道路。”
2015年以后,余村走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阶段。探索“村景合一、全域经营、景区运作”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完成了国家4A级景区创建,休闲旅游经济蓬勃兴盛,打响了生态旅游、绿色休闲、藏富于民的特色品牌,开辟了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多元转化的渠道。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8732元增加到55680元。
面向未来,余村正在进行更多突破与探索。汪玉成称之为“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阶段。“我们提出了‘1+1+4’发展理念。以余村这个‘1’为核心,加上一个天荒坪镇,再带动周边4个村抱团发展。”未来,行政区域不变的前提下,区域内的业态布局实行一盘棋,“既破解余村自身空间不足的问题,也带动周边区域一起发展。”
将来,这里将会成为浙江省的“未来社区”,建设绿色低碳智慧的“有机生命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共同体”、资源高效配置的“社会综合体”,以及数字社会城市基本功能单元系统。
一幅美丽的图画
从铁牛村生活馆的阁楼上向前远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红色的大字分外亮眼,这是几年前铁牛村刻下的。
然而,成都“搬”来的不仅是一句话,还有一幅更大更美的“画”。
铁牛村是西来镇重要的水资源汇集区,不仅是千亩鱼塘水乡,还是蒲江柑橘地理标志产品划定的保护范围,具备连线成片构建千亩鱼塘和发展三产联动的基础。在这里做辅导报告,在汪玉成看来很有意思,“眼前的一切恰是‘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
村里的80后何孝成放弃了新加坡的绿卡和优厚的收入,回到铁牛村担任蒲江县牛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最近他正在酝酿一件“大事”:合作社准备租36亩果园、31亩鱼塘和5个老院落,打造示范果园、示范鱼塘和示范民宿,通过打造核心示范区,打造新消费场景,带动全村一起发展。
铁牛村也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新村民”。何孝成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已经有2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200余户村民主动参与生态果园提升和乡村休闲产业发展。
走在铁牛村面貌一新的步道上,院子、土地、果林、鱼塘相映成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耀眼而夺目。而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更多的“铁牛村图景”正在呈现――
比如,说到川西音乐林盘、天府国际慢城、明月村,汪玉成都伸出了大拇指,“成都的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旅游、乡村产业开发等经验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他还特别提到绿道建设,全长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层层蔓延,串起整座城市,更汇聚新场景、引领新生活,“城市变成了大公园,很不可思议。”
和余村的壮士断腕不同,2018年“公园城市”在成都首提时,绿色发展已经是成都积极践行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成都不仅有了“明月村”、“铁牛村”,整座城市正在蜕变成一座大公园。生态、绿色不仅生成了一批网红打卡地,还深刻引领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要说安吉余村和公园城市“首提地”有什么共通点,“我想我们都承载着探索新路、引领示范的时代责任。”临别,汪玉成如是说。
本报记者 王琳黎 李颖 白洋
摄影 王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