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四川制造 这套“空气净化器”安在了空间站

时间:2021-05-02

“这两个子系统,就相当于空间站内的‘空气净化器’,保障航天员在核心舱内的生命安全。”4月29日,在成功发射的“天和”核心舱内,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七院所属的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烽火)总装集成的环控生保分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即二氧化碳去除子系统和微量有害气体去除子系统,就发挥着净化空气的功能。

从2015年开始,四川烽火的研制团队就开始备战,突破多个“首次”,打造出这款特殊的“四川牌空气净化器”。

定制生产

每一个部件都是专门定制的

在遥远太空中“漂浮”的空间站,为航天员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居所,其不仅设有制氧设备,还得配备“空气净化器”,消除在轨成员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氨气、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保证舱内良好的气体环境。

在“天和”内,四川烽火所总装集成的环控生保分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就发挥了净化空气的功能。据了解,该套系统安装在空间站的核心舱和实验舱I内,而核心舱主要为航天员所在区域,如同他们的“办公室”一样。

从外形上看,这个长度在1.8米左右的“空气净化器”并非如想象中那样方正。两个子系统均由二三十个功能性单机构成,里面铺设有紧凑的管路件和错综的电缆网。“和我们平常的‘空气净化器’一样,有流通气体的管道。”该项目的主管设计师黄鹏铭介绍,大到一个单机,小到一根管路,“空气净化器”里的每一个部件都是专门定制,系统内如何“排兵布阵”都是靠自主摸索设计。

严格把控

焊接管路只能有一次补焊机会

“空气净化器”的材料选定并非一锤定音,还要考虑零部件重量、工艺等。

“尽量减少每一个零件的重量,就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整体的重量,让火箭飞得更远。”四川烽火物资保障部部长助理朱江说,就连此次“空气净化器”系统里的零件密封圈的重量都是按毫克级要求的,每一个都要精确称重并做好统计。

此外,在此次两个子系统的加工过程中,许多工艺方法是首次被应用。

例如对管路的焊接方法采用的是薄壁焊接,属于特殊工艺,公司技术人员在之前也并未接触过。“边试边干。”公司决定,由工艺技术部主任工艺师黄川东牵头负责技术,物资保障部投料,保障供应。

薄管管路长,要一节接着一节地焊,焊缝越少越可靠。“但不可避免有焊缝,所以每一条都必须严格把关,一条合格了才能焊下一条。”黄川东介绍,每一节焊接完成后,要进行探伤等,如果不合格就只能再焊接一次,但也只有一次补焊机会。如果再不合格,整根管子都得报废。

可追溯性

每个零部件都得拍照记录

零部件产品交付后,在总装过程中,还要有人员进行跟检,负责质量控制,让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环节都达到技术文件工艺图纸里的要求。

“每个零件都要做好过程记录并拍照,每天光照片都是几百张,有时照相师傅累得手都举不起了。”四川烽火计量检验部检验员冉季平表示,记录的目的主要是让产品有追溯性,“如果后期发现有问题,那就要通过这些多媒体记录或者文字资料,去查找原因,看是装配没到位,还是零件本身的问题。”

检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检查确认零部件尺寸,或者试验一些性能,根据结果与图纸进行比对。“如果发现有偏差,就得立马决定是返修至合格或者直接报废,并做好相关处理记录,绝对不能放行不合格品。”冉季平说。

  成都工匠

为空间站装配“空气净化器”

他把每一根螺钉的规格装进了脑海

在“天和”核心舱内,由四川烽火总装集成的环控生保分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即二氧化碳去除子系统和微量有害气体去除子系统,发挥着净化空气的功能。

在这两个子系统的研制生产任务中,四川烽火特种阀事业部装调一班班长张金德负责了装配调试工作。用他的话来形容,他和团队保障的是空间站的“呼吸系统”,关系着航天员的安危。

2015年4月,张金德及其班组接到了空间站两个子系统装配调试任务的通知。

在做模样件和初样件时,研制人员们都会相应地进行一些实验,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图纸也会有所改动。每次更改后,往往都是设计方先口头传达给张金德,然后他快速在现有图纸上画个圈,做点标注。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对于张金德来说,烂笔头还不如好记性。“因为像有的小细节,比如改螺钉的长度,就得靠脑记。”他说,比如这次装配的一套产品内,就包含有八九百个2厘米至10厘米不等的螺钉,每一根螺钉的位置、规格、代号、相邻螺钉的距离、以及改动的数据,他都装在脑袋里。

平日,装配工作也是一个精细活,要求的精度相当高,甚至会达到μ级。“μ级是什么概念呢,就算是把你的一根头发丝分成十份,每一份的厚度都没到1μ。”张金德解释,技术人员们常常要在1μ或2μ的精度范围内进行修配,这种细活全靠手感,是长年累月的功夫。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 上一篇:截至今年3月底 四川已完成中央例行督察整改任务84项
  • 下一篇:三星堆门票预售已超万张,到武侯祠看“大三国志”展……这份博物馆攻略请你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