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30日讯(记者 胡旭阳 实习生 刘文玉)4月29日,在建党100周年和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在成都市总工会指导下,由成都市青羊区总工会、成都市青羊区总部经济区工作委员会、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青羊总部经济区“青青讲坛”第四期―“匠心绽芳华”活动举办。
活动邀请到三位来自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分别代表工程建设、航空航天、非遗文化三大领域的杰出匠人,以访谈对话形式为在场企业员工分享他们的工匠故事,传播工匠精神。
大国重器
梅琳,现任葛洲坝集团机电公司白鹤滩机电项目部桥机班长,多次获“优秀女职工”“最美一线女职工”等荣誉称号。
梅琳在现场分享起了自己的工作,“这是一项既孤独又需要协作的工作。我们常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起吊的时候你要兼顾各个方面,听到地面指挥后要规划一个最优线路,并且要注意保证各个岗位的同事在我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所以又是一个非常依赖协作的一项工作。”梅琳介绍到,1平米的驾驶舱,整整27年来日复一日,精力高度集中,容不得一丝马虎。
梅琳所工作的白鹤滩水电站是目前世界在建规模最大、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和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境内,主体工程于2013年开工,2021年首批机组发电,2022年工程完工,建成后将仅次于三峡水电站成为中国第二大水电站,对促进西部开发,实现“西电东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活动现场
利剑长空
他曾为第一架歼10飞机制作200多项零件,还发明出一套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车刀工具,不仅应用于飞机制造领域,作为全国首例更是被推广应用。他就是“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中四川省唯一获奖选手,2020年被评为“成都工匠”的航空工业成飞系统组件厂车工高级技师――侯成。
“2003年我发明了“螺旋机夹可换刀头切削刀具”,将过去300个车刀,精简为50个刀头,类似于剃须刀一样,有一个圆杆式的刀架,可以将刀头安放在其顶端,随意组合装置于车床上。50个刀头可标准化生产,效率也随之提高,过去平均一个零件需要15把,现在变为8把。后来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广泛用于机械加工,外省刀具制造工厂也购买了此项专利技术。”航空工业成飞根据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果,将此刀具命名 “侯成车刀”,这是公司唯一以本人名字命名物品。
侯成说,“大概算来,这么多年来,通过他手上,制作成功的零件至少有10万件,空客A320、波音757等型飞机上都有侯成的“手艺”。因为机械出品的普通零件公差在0.02毫米之内已经算是达标,要想获得更精准的成品呢就需要人工校准。经过我的手的话公差可以控制在0.008毫米内。”
锦绣天府
此次青青讲坛的第三位嘉宾是来自原成都蜀锦厂职工,丝绸工程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民间艺术(织锦工艺)大师胡光俊。
“蜀锦有近3000年的历史,就我亲身经历的这50年来讲,六七十年代,成都蜀锦厂的艺人们和工程技术人员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技改高潮,花色品种、产量、质量、安全生产都大幅度提高,基本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从蜀锦的辉煌历史到曾经的“夕阳产业”,再到现今的保护和传承,谈话中他感慨万千。“在保护和推广蜀锦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是拓展经营市场,积极跨界合作,与一些院校、机构、服装厂家加强合作。另一方面我们生产的蜀锦产品被成都推荐为选购外宣礼品的单位。现在我们正在为恢复蜀锦床上用品、室内饰品、服饰面料等传统产品作准备。相信蜀锦的春天正在到来。”
胡光俊2008年至今领衔制作的蜀锦锦画和蜀锦面料在各类国际、国内展中多次获奖,期中带领团队历时三年制作的蜀锦《清明上河图》被四川博物馆收藏。
青羊总部经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青羊总部经济区将进一步立足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服务新发展格局,培养引进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加快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为功能区建设发展提供长久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辨识度、持续竞争力、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化、高科技产业新城”。
(图片由成都市青羊区总部经济区工作委员会提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