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婷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近日,中国工农红军四川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小学操场上,96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龚举权,为全校师生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走进红四方面军战史陈列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地重温党史,缅怀革命先烈,祭扫烈士墓……与中国工农红军四川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小学一样,在巴中市、区县各级关工委和相关部门的倡导、组织下,清明祭英烈系列教育活动在巴中市各学校先后展开。
近年来,巴中市关工委始终把“铸魂”放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第一位,努力用巴中的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立德树人。今年年初,巴中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老干部局和市文明办、教体局、民政局、财政局、文广旅局、团市委、市关工委联合启动实施“传承红色基因工程”。“该工程将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常态化工作,有年度目标、有任务分解、有成效考核。希望通过这项工作,让红色基因融入下一代的精神血脉。”巴中市关工委执行主任熊光林说。
A 深挖细掘 打造红色教育“大”阵地
巴中曾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这里红色资源丰富。“当年有12万英雄巴山儿女参加红军,4万多名烈士血染巴山。在巴中,铸魂就是传承红色基因。”熊光林告诉记者。
目前,巴中市已建成17个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5个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巴中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最重要的阵地。
“既要建设有形的阵地,也要打造无形的堡垒。”巴中市各级关工委和“五老”志愿者通过各种途径在民间深挖细掘,为孩子们搜索读得懂、记得住、用得好的红军事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巴中市关工委编辑创作了书籍《红军在巴中》并赠送全市各所学校。书里的故事通俗易懂,一般学龄儿童可以在两小时内读完,很受孩子们欢迎。
通江县关工委执行主任苟学志是执着于挖掘红色资源的一位“五老”代表。
为核实老红军吴朝祥出生地,苟学志查阅书籍寻找线索,跑了不少村落,找到了解认识儿时吴朝祥的人。他还牵头组织并带头捐资,把收集到的红军事迹整理、编印成《通江10大开国将军》《通江县100位红军》《通江县少年红军》等书籍。
眼下,巴中正在筹划加大线上阵地建设。“要借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和载体,编创适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体现红色文化、红军精神,适应‘互联网+’模式、富有现代气息的作品进行广泛传播,努力满足广大青少年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巴中市关工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B 形式多样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据统计,2019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接待学习参观的青少年2.5万人次,红军烈士陵园接待学习瞻仰的青少年2.36万人次。2020年,前来这两个地方参观学习的青少年人数增长了好几倍。今年4月1日至5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还迎来了20余批次、近1万人次的幼儿园小朋友。
这是巴中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馆校”合作的最新成果。红色教育基地与各学校签订合作使用协议,对学校免费开放,文化文博教育阵地对学校优惠开放。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在校学生到教育基地开展活动,让在校学生接受教育比例达95%以上。
在巴中,红色文化的宣讲方式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2019年,巴中市关工委与学校联合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参与师生超过4000人;巴州区关工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创作的体现红军英勇战斗和老区人民支持红军的大型四川曲艺剧《望红台》,在市内演出20余场次,1.1万人次青少年观看。
在关工委倡导下,巴中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红色教育进政治课教材、进课堂和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基本达到每周一节红色教育课。巴中各级关工委还与教体局一起,组织学校师生利用节假日分期分批开展少先队宣誓、入团宣誓、瞻仰烈士陵园、为烈士墓敬献花篮、现场听讲红军故事、书写红色日记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学校经常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参观红四方面军纪念馆、到王坪烈士陵园扫墓、为烈士墓碑上的红星描红、看党史电影……”中国工农红军四川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小学五年级5班赵一萌同学说。
C 红军精神 感染激励两代人
红色文化教育正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激励着巴中的青少年。
从小爱听家长、老师和“五老”志愿者讲红军故事的赵一萌,两年前被聘为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旧址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员”。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她都会到纪念馆去给游客讲解红军文物背后的英雄故事。
“作为通江人,我把这些发生在家乡的历史故事分享给大家,感觉很自豪、很骄傲。”赵一萌说,学校里像自己这样的“小小讲解员”共有十几个同学,有时同学们也会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分享红军故事。
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村委会副主任何九江,外出完成学业后于2015年返乡创业。作为“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青年,何九江同时管理着自己的农产品电商企业和一家村集体企业。他告诉记者:“回乡后才第一次知道杀牛坪阻击战就发生在我们村,村里很多老人包括我的堂爷爷都参加了那场战斗,有些十三四岁的少年战死在沙场,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何九江在创业过程中也曾遇到不少困难,每一次他都鼓励自己:“比起先辈们,我们这点困难不算什么。他们那么艰苦,都能挺过来,我们也一定要坚持下去!”
现在,作为巴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界牌村自发建立的巴中市第一个乡村博物馆把先辈们的光荣事迹陈列其中。“作为红军后代,我们这些村里的青年、娃娃都很自豪。大家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愿望更加迫切了。”何九江说。